“注意节奏,动作不要急。”“跳的时候注意脚下,123起!”……近日,走进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动感十足的音乐和有力的指挥声便传入记者的耳中。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女生手持长杆,撑着一条金红色的“巨龙”伴随着音乐追逐红球,阳光下,金红色的龙熠熠生辉。这是该校“润行”龙狮社团成员在进行日常练习,前不久,该校在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中斩获三项第一。而站在一旁喊口号指导动作的老师,便是本次的采访对象,被赛事组评为“优秀教练员”的张少凤。
初次接触,她在学校种下一颗"龙狮"文化的种子
1994年,张少凤从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毕业,从事体育教育二十多年。“除了体育课之外,我一直是带学校田径队的。”张少凤告诉记者,自己到2019年才第一次接触到龙狮运动,“舞龙其实是江都传统的民间运动,民间的舞龙队在全国获得过不少奖。后来,区里组织我们体育老师去体验,我那时才算真正开始了解龙狮文化。”
“随着不断地深入学习和全国龙狮文化的推广,我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就想着要是能把这项运动引进到学校该有多好。”张少凤表示,龙狮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深厚文化底蕴,龙狮运动是龙狮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中华传统体育类项目。将龙狮运动带进中小学的校园,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在张少凤的推动和学校的支持配合下,2021年,学校正式成立“润行”龙狮社团。“社团刚成立的时候,参加的学生比较少,只有一个班。另外,我内心也很忐忑。”张少凤坦言,自己也只是参加过几次培训,自身的能力可能也没有那么高,“一开始也没有想很多,就只是想把这项运动在学生之间推广开来,后面发现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去学去了解龙狮文化,我感到很欣慰,尤其是社团成立不过两年,学生们就拿了全国奖项,这让我觉得当初成立社团的决定有多正确。”
钻研打磨,她从“门外汉”到“金牌教练”
从行业“门外汉”到“金牌教练”需要多久?从2019年初次接触龙狮运动到2022年带领学校龙狮社团参加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获分组第一名,张少凤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
“带领学生练习,自己首先要熟悉舞龙舞狮的动作,于是我下载了大量的相关视频,每天花时间一遍遍地研究视频动作并先自己演练。”张少凤说,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跟着视频学动作,后来发现光靠看视频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提升的需要了,于是便开始向专业教练咨询请教,“学校也为此请了专业人士来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正是通过这些专业教练,我们知道了有相关比赛,自此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决定参加比赛后,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那些我多吃点苦、多花点时间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什么大事。最难的其实是要和家长等各个方面去协调。”张少凤告诉记者,很多比赛需要占用孩子的假期时间,加上平时训练时间也比较久,这无疑让很多家长打起了退堂鼓。
张少凤告诉记者,刚开始和学生家长沟通时,不少家长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参加这个比赛有什么用,学习落下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张少凤只得耐心地和家长解释:“龙狮运动是传统文化,孩子们通过比赛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龙狮文化。”最终,凭借着张少凤耐心的宣传,一支小小的舞龙队正式“出道”。
在张少凤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对今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密密麻麻的训练安排。“因为这个比赛是在暑假,每个孩子的假期安排不同,我们会根据他们的时间分批次、分时段来安排训练。”张少凤介绍说,每个孩子每天的训练是两个小时,但她自己会从早上7点多一直待到下午5点。
游弋、起伏、翻腾、穿越……在赛场上,孩子们手持龙具,伴着激昂的鼓乐节点,用丰富的动作和套路舞出巨龙腾飞的雄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张少凤所带领的江苏省扬州江都区代表队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彩带龙项目中获得三个一等奖。
“真得非常感谢张老师给我机会让我参与到彩带龙的比赛中来。”学生黄高博说,自己因为比较瘦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但自从开始参加彩带龙运动的训练,身体素质比以前强了很多,“张老师是我的引路人。”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肖讷 胡迪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