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资助育人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人生’”!
江苏是经济强省,人民群众生活相对富裕,但基于多种原因,还有一部分群众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对这些家庭的孩子,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非常关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郑重承诺。
围绕“资助育人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人生’”,《黄金时间》邀请到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 昊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特别邀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陈希原作政策点评
以及特约评论员顾雪英、闻羽共同进行解读、答疑解惑!
政策全覆盖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昊:
2000年,江苏就率先实施“助学贷款”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标准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免”多元化的政策体系,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可以说,从制度设计和执行力度上讲,我们现在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从幼儿园到大学
共有5类22项政府资助项目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江苏目前有政府资助项目5类22项。
- 在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和教科书本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可以申请生活补助。
- 非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可以申请生活补助以外,特定人群依然可以享受免保育教育费或者免学费政策,比如说残障儿童、建档立卡的学生等等。
- 在中职学校除了全部免学费,国家还专门设有国家奖学金,用于激励品学兼优的同学。
- 在大学里,助学和奖学项目种类更加丰富,面向的人群也更加多元。
- 每年的6月份,省教育厅会为在江苏读书的初三、高三的的孩子家长发放公益短信,告知国家资助政策,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对未来升学不再有学费、生活费方面的担忧。
精准资助更有温度
逐步实现“免申即享”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昊: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精准。精准认定,是精准资助的前提。从对象的认定、到执行的标准、到发放的流程,全过程都要做到精准。为切实做到精准, 2019年,我们总结梳理前期工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依据和认定的程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和申请平台,实现资助申请、诚信承诺、资助审核等全流程的线上管理。通过这种办法,省教育厅与省里多个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办理流程大大简化,甚至可以做到“免申即享”。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保护困难学生的隐私,使资助工作不但更加精准、也更有温度。
申请资助项目
怎么少跑腿 掌上办?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一级主任科员 徐嘉:
同学们可以关注“江苏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登陆“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点击页面右上角新增菜单,系统弹出承诺诚信填写需知的页面,阅读后点击进入信息填写页面。
接下来请根据系统提示按步骤在线填写学籍信息、本学年申请资助项目、个人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成员及其年收入等家庭经济信息,填写完成点击下一步,填写曾获国家教育资助信息,此项数据提交后将自动匹配系统历年资助数据库核实,作为困难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全部填写完成并保存后回到列表页,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完成申请。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们可以申请困难认定及助学金、免学费等资助项目。
⚠️注意,同学们在申请困难认定时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开具村委、社区等盖章的困难证明,对低保、残疾、特困救助供养、孤儿等特殊困难学生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此类学生不用再填写详细家庭经济信息,“免申即享”。
应急资助
对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再帮一把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灾害无情人有情。就在8月汛情最紧急的时候,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遭受洪涝等灾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急救助工作的通知》。到目前为止,全省高校已经摸排出2797名受灾的学生发放了270万应急救助资金。总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现有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于少数突遭疾病、灾害、家庭变故的孩子,再帮一把,防止他们陷入困境。目前,我们全省高校已经基本完善了这项应急资助的制度。在市县中,盐城市率先探索了这项工作。
助学贷款毕业后怎么还?
本金可以延期偿还!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惠民制度,在设计还款政策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刚刚毕业他的经济状况,我们可以给大家算一笔账,看一看毕业后怎么还款、还多少。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不是每月一还而是每年一还。其次,按照在大学就读期间,每年贷款最高额度12000元计算,4年48000元,在毕业后的头五年,学生只需要偿还利息,不需要偿还本金,按照目前的国家贷款基准利率减30个基点计算,第一年实际上只要还577元,第二年到第五年,每年偿还不到2000元。
此外,为了引导同学们服务基层,振兴乡村,还专门为到苏北基层就业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费补偿政策。如果到苏北基层特定的地区去工作,还可以进一步缓解贷款的压力。
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
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昊:
如何推动学生资助由传统的“保障型”向“发展型”去延伸和拓展,这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资助只是手段,而育人才是最终目的。
一方面,我们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省本专科在校生中申请资助的学生,包括各种类型的资助,占比是17%。同期,这些学生中荣获国家奖学金的人数,占比为29.7%,接近30%,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对这个数据我们感到很欣慰。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其他同学,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遇到的困难相对也要更多。
为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年7月,省教育厅等十四个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指导意见》。这个意见的主旨,就是既要更好地做好精准资助,又要大力推进资助育人,《意见》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各相关部门将携手联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形成 “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唤醒向上向善力量
厚植爱国爱家情怀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我们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着力点就是要唤醒孩子内心向上向善的驱动力,这才是克服困境的根本。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在孩子实现了自立自强之后,要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为此,我们资助政策的设计和广大的老师们,要从情感上更加贴近孩子,在学习上更加帮助孩子,在生活上更加关心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要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
在我们的江苏大学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资助项目,就是专门针对孤儿群体的,它的名字叫“给我一个家”。学校组织了老教师和这些孩子们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现在这些孩子们成长得都很好,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青春圆梦》,就是我们一位孩子成长了之后写的自己的一个经验,他现在在一所国际知名大学读博士,那么这里面就记录了他在江苏大学的一段受资助的经历。
明确6类重点帮扶对象
为孩子配备育人导师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殷雅竹:
根据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重点帮扶对象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同时叠加成长困境的学生,主要包括6类:一是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离异或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的子女等;二是心理方面存在隐患或危机的、遭遇突发变故打击的学生;三是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四是学业成绩出现不合格现象,尤其是存在辍学危机的学生;五是对入幼儿园、入中职学校、就业存在显著困难的学生;六是对经诊断评估属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对于上述的这些重点帮扶的群体,我们要求学校要成立学生发展支持中心,给孩子们配备适合的导师,会同班主任、学科老师等等一起联合育人。
合力关爱困境学生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昊:
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孩子特别让人心疼,他们不仅经济上存在压力,还面临着诸如先天发育缺陷、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不可能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去解决。
我们在《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全面统筹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类成长问题,开展合力攻坚,尽各方面的最大努力,为孩子多做一些有帮助的事,在坚决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基础上,也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其他困难而掉队”。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理健康隐患。针对这个问题,今年3月,我们和省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润心行动”,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
江苏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
具有开创性意义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陈希原:
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注重物质帮扶的“保障型”资助向注重成长帮扶的“发展型”资助深化,尤为重要、尤为关键、尤为迫切。江苏在这方面做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制定的指导意见基本上回答了发展型资助的对象是谁、资助什么内容、谁来做发展型资助、如何开展发展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效果如何评价等五个关键问题。
希望江苏能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结合江苏本省实际,在发展型资助工作上积极探索,让发展型资助在江苏做出特色,形成经验,惠及全国更多的学生,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共建“生命花园”
为孩子创造更多可能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雪英:
如果把人生是比做花园,发展型资助是在打造“生命花园”,学业像是花园的主树,我们需要关注,帮助有学业困难的群体,但是除了学业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这就像花园里有了各种花木,如藤本月季、绣球花等,才会生机盎然,拥有整个花园,孩子们更容易有自信,也更容易承受挫折,同时让孩子也体会更多的可能性,真正实现资助育人,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人生”。每一个困境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平常原因,我呼吁大家一起来关注。协同好多方力量,心理学、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等专业资源,共同参与。
“扶困”更“扶志”
确保资助育人不断档 不断线
南京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副研究员 闻羽:
江苏出台《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这样一个文件,我认为形成了一个闭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觉得一是要注重心理支援和情感赋能,帮助学生重建信心、摆脱困境,掌握自我思考、自我成长的能力;二是要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三是推动大中小学资助育人一体化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搭平台,各类学校、各方力量共参与,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发展型资助育人不断档、不断线。
详细报道请关注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黄金时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孙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