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好找,卷又卷不动,一到公司就觉得压力山大,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你可能是职业紧张了。今天,江苏省疾控中心进行了相关科普,一起来了解下。
职业紧张,又称职业应激、工作紧张,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不平衡时出现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职业紧张的来源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1.工作压力: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工作要求过高等都可能引发职业紧张。2.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或下级的关系紧张,可能导致职业紧张。3.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不舒适或嘈杂,也可能引发职业紧张。4.工作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当工作内容与个人的价值观或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也可能引发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会对健康产生多种危害。1、职业紧张可能导致心理症状,如焦虑、压力、迷惑和急躁,以及疲劳感、生气、憎恶等。这些心理症状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易怒、抑郁等问题,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职业紧张也可能导致生理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肠胃失调等。这些生理症状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风险。3、职业紧张还可能导致行为症状,如拖延和逃避工作、酗酒、暴力行为等。这些行为症状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问题。
目前,职业紧张主要通过量表进行主观测试,其中最常用的为职业紧张量表(OSI-R),该量表包括职业紧张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3个问卷,其中职业紧张任务得分越高表明其职业紧张水平越高;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得分越高表明紧张反应越强烈;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应对职业紧张能力越强。下表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发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Core 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COSS)。
※COSS总分≥50定义为有职业紧张,分数越高,表明职业紧张程度越严重,50-53、54-57、>57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紧张水平。
如何缓解职业紧张?1.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降低身心紧张。2.调整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担工作压力。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或下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轻职业紧张。4.提升个人技能:通过学习和提升个人技能,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5.寻求支持:当感到无法应对职业紧张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职业紧张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如果您感到无法应对职业紧张,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医生或咨询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帮助你有效应对职业紧张。同时,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巧,帮助你在日常工作中减轻紧张感。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苏疾控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