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泽:“四化”聚才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年09月02日 10:43:16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片33.png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扣乡村产业振兴实际需求,聚焦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四化”聚才行动,持续扩充乡土人才队伍,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主力军,让各类人才找准位置、贡献智慧、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图片44.png

  “精准化”识才,夯实发展人才基础

  筑牢根基,方可行稳致远。为破解农村地区引才难的困境,找准农村发展活力引擎,洪泽区以乡土人才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土人才发现行”活动,聚焦镇街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逐户走访摸排,收集乡土人才信息,根据行业类别和技能专长分类建档,着重筛选符合条件的人才,建立全区乡土人才储备库,精确掌握乡土人才底数。

  “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基础性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全方位挖掘、培养、用好乡土人才,提升人才自身获得感和成就感,让更多乡土人才沉下心来,留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洪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加祥表示。截至目前,洪泽区已摸排乡土人才228名,其中符合镇街产业发展需要的65人,广泛分布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各行各业,是乡村产业振兴名副其实的“潜力股”。

图片55.png

  “本土化”育才,盘活乡土人才存量

  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洪泽区定期邀请涉农高校专家开办农技讲座,赴田间地头实地教学,实现乡土人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提升”。同时依托科技镇长团优势,绘制乡土人才培育专家图谱,以乡镇为单位,安排专家“一对一”服务,定期开展“送技下乡”活动,解决基层生产实际问题。

  今年2月,该区黄集街道与扬州大学龚道清教授围绕山羊标准化养殖达成合作意向,面向养殖大户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娄赵村山羊养殖大户楚建飞应用养殖新技术后,山羊出栏周期明显缩短、品质显著提升,上半年直接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山羊养殖是黄集街道的特色产业,我们积极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提升山羊养殖技能,让更多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街道党工委书记顾金新介绍。

  今年以来,该区累计邀请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来洪开展畜牧、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25场,培训人员达1850人次,持续提升乡土人才能力水平。

图片66.png

  “个性化”用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平台就是舞台,乡土人才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一直坚持‘人才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从人才需求出发,努力搭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让更多乡土人才出彩。”洪泽区委人才办主任叶亚堂介绍。为让乡土人才留在农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致富,该区大力推进乡镇特色园区建设,着力构建“镇镇有园区、个个能创业”的乡镇产业振兴新格局,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洪泽区已建成食品科技产业园、电子科技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5个不同类型园区,鼓励引导30余名乡土人才入驻园区创业办企,增加就业岗位223个,初步形成了党组织引领、能人带头、职能部门扶持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掀起了农村地区创业干事的热潮。

图片77.png

  “暖心化”爱才,打造最优服务生态

  优化人才服务生态是聚才留才的关键。洪泽区坚持将“店小二式”服务理念贯彻到底,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人才之家”作用,大力开展“暖才行动”。组织乡土人才参加健康疗养、“青心恋”青年人才交友等活动,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乡土人才,“心贴心”交谈听取想法,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尽力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切实增强乡土人才的留乡意愿。

  为了增强乡土人才获得感和成就感,洪泽区对创新创业成效明显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支持。同时在乡村探索建立“人才会客厅”,着力打造乡土人才成长聚合空间,增强人才吸附力,营造好拴心留才良好环境,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