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服务“90后”!江苏多地政策引人 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老业

2023年09月01日 18:21:20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提起养老行业从业者,不少人存在有“年龄大、学历低、待遇低”的印象。这一现象在江苏,正在悄然改变。

  “刘爷爷,天气凉快了,您要经常下来兜兜风。”“奶奶,今天下午有手工课堂,去玩一下啊”……每天,在南京秦淮区悦华安养院,碰到熟悉的老人,“95后”养老护理员杜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老人们也喜欢这个阳光大男孩,经常拉着他唠家常。老人们口中的“小杜”,已从事了8年养老护理工作。起初,家人的反对、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也让他打过退堂鼓。

  但是被老人需要,给老人带来快乐,这让杜霖感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最终父母也认可了杜霖的选择。他是科班出身,坚持对于入住院内的老年人,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估,制定细致化、个性化的护理与康复计划,也得到老人及家属的认可。

  杜霖不断打磨专业护理技能,总结积累实践经验,陆续获得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区赛、市赛一等奖,南京秦淮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如今,杜霖已是南京养老护理行业小有名气的专家,担任悦华集团秦虹区域副院长,负责多家医养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我看好这个行业,我相信我们年轻人一起努力,一定能把这个行业做好。” 杜霖充满自信地说。

  “90后”年轻人服务“90后”老年人,这样“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正在江苏各地温情上演。在今年江苏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上,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1岁,其中“90后”占比71%,本科和以上学历占比75%,体现出江苏养老护理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如今,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而是对老人“身、心、灵、社”的全面关怀。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在政策激励下,近年来,一批年轻人积极投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他们在岗位上学技术、比技能、强本领,用青春辉映最美“夕阳红”。

  “养老服务行业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并成为吸引年轻人就业的新选择。”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目前南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近1.4万人,“80后”“90后”超1/3。

  高素质年轻人的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生机。然而,“人才之困”,依然是当前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痛点, 如何吸引、留住年轻人,让养老从业者在待遇上有甜头,在事业上有奔头,在服务上有劲头?江苏各地通过政策引人,改善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环境。

  早在2020年,《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对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激励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要求。目前,南京市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列为重点工程,提出到“十四五”末,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领军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新增护理员队伍3000名以上,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培训30000人次左右。南京市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给予3万—5万元“入职补贴”;对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从业人员,每月给予100—800元“岗位津贴”,并与技能、年限双挂钩。今年1月,向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一次性发放节日慰问金500余万元。

  南通现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4.6万,占比达32.75%,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在增大、要求在提高。 “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政府将按照学位等级最多给予5万元一次性入职奖励;符合相关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最高可获一次性职业技能等级获证补贴5000元等。” 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介绍,针对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现状,南通市通过政策创制、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等手段,同步建立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养老服务褒扬机制,进一步发展养老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护理人才的薪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2022年,全市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已达3274人。

  除了真金白银强待遇,江苏各地还健全培养培训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措施、推广技能等级认定,正积极探索建设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