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通市气象台最新消息,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三台共舞”的局面。
其中台风“苏拉”距离南通市较远,对我市无明显风雨影响,但是台风“海葵”未来将逐渐向华东沿海靠近,且强度逐渐增强,并可能在浙江一带沿海登陆,受其外围影响,2-4日我市有明显降水过程,随着台风“鸿雁”靠近并减弱,受其残余环流影响,5-7日我市也以阴雨天气为主。
由于“海葵”和“苏拉”距离较近,未来可能产生互旋效应,对台风路径也会造成不确定性,南通市气象台也会持续关注~
8月31日夜里至9月1日多云;2日多云转阴有阵雨,3日阴有阵雨,雨量中到大雨;4日阴有阵雨并渐止;5-7日阴有阵雨,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力为陆上和沿江江面5~7级,沿岸海区7~9级。
本时段气温较为平稳,最高气温30℃左右,出现在4日白天;最低气温20℃左右,出现在1日早晨。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
切实做好当前台风防御工作
通知中指出,三个台风可能相互影响,后期路径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大,防汛防台形势严峻。国家防办、省防办分别发出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国家防办于29日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当前台风防御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抓好贯彻落实。
一、压实防汛防台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责任和措施压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责任人。要严格按照防台风应急预案规定,督促各级防汛防台风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强化部署,靠前指挥,层层落实包保责任,特别是落实基层一线的预警、巡查和人员转移责任。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要密切关注台风发展动向,加强水利、应急、气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海事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强化风情、雨情、水情、工情、风暴潮等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果断启动、变更应急响应。严格执行临灾“叫应”机制,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预警手段,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车、到船、到人,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三、全面落实防风措施。要坚持关口前移、以防为主,对低洼易涝区、危旧房屋、旅游景区、在建工地以及户外广告牌、塔吊、行道树等高空构筑物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提前组织受影响海域船只回港避风,海上生产作业人员和陆上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特别要抓好异地渔船管理,做到不漏一船、不留一人。要视情果断采取停止户外集体活动、停课、停工、停运、停业等措施,守住人员安全的底线。
四、加强城市内涝防范。要尽早落实地下空间、地铁、隧道、下穿立交、易积水道路、地下车库等管控措施,做好城市排涝应急行动准备。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调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合理控制河道水位。强化城市防洪包围圈堤防巡查防守,落实低洼易涝地区、城市生命线节点工程防护措施,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秩序。
五、抓好堤防巡堤查险。要落实江海堤防、里下河圩堤、涉水在建工程围堰的巡堤查险,压实巡堤查险责任,明确巡查频次和巡查人员,做到责任到人到堤段到时间节点,确保巡查范围全覆盖、巡查责任不落空。要加强中小河流的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六、做好抢险救援准备。要落实应急、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排水等专业抢险力量,细化技术支撑、抢险力量配置和行动方案,提前向台风严重影响区和重要保护区前置抢险救援队伍、抢险物资物料,做到快速出动、高效抢险、科学救援,确保受困群众和救援人员安全。
七、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各地要及时报送人员撤退转移、船只回港避风、隐患排查消除、工地停工等防御信息,各有关单位要做好行业防台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及时报送工作动态。遇突发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