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四变”行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3年08月31日 16:21:12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紧抓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契机,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全局思维系统谋划,充分挖掘地域特性和资源禀赋,通过“清、收、用、管”等举措,激活农村闲置土地资产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点燃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以“四变”行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变闲为用,让农文旅“高颜值”带来“高附加值”。长江路街道立足区域实际,深入挖掘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乡村农文旅项目“微改造、精提升”,把生态农业与美景整合起来,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通过“大圣蟠桃”“玫瑰花海”“普罗旺斯西红柿”“紫芽青萝卜”等一系列乡村生态农业品牌,让农文旅经济高颜值带来更高“附加值”,持续擦亮“百里画廊·印象淮阴”农文旅品牌。长江路街道徐梅村属于典型的农业村,农作物种植过度依赖水稻和小麦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2022年徐梅村依托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政策,将全村边角地、临散地、荒废地进行整合,流转出3900亩土地承租给淮阴区农业总公司开发玫瑰花产业,村当年集体经济增收近40万元,租金给村民带来300多万元收入,同时带动周边特别是村里老人就近就业。

  变旧为新,让“烟火气”释放经济“新活力”。破解“流动摊”难题,留住城市“烟火气”。2022年,果林村根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要求,将位于果林村六组的马路市场以旧换新、改造升级,清违治乱、变堵为疏,积极引导周边零散、无序的摊点退路入市,实现规范管理和便民服务的有机统一。据了解,果林村六组的马路市场人流量较多,是流动摊点的聚集地,此前经常出现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为此,果林村深入推进道路空间治理,综合考量居民需求、周边环境、摊户经营情况等因素,决定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先后投入29万元,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疏导点。截至目前,共招募各类摊点100多户,每年摊位租金收入15万元。此外,果林村还将淮高路两侧24间闲置房屋进行出新包装发包,预计年底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及其它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变废为宝,让“沉睡”资产成“凤巢”。资产变资源,“包袱”变财富。近年来,长江路街道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举措激活“沉睡”资产,推动强村富民。位于长江路辖区珠江路南侧的70亩土地长期被附近一些居民私自圈占违建、违规种粮种菜等,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2022年,长江路街道三朱村将土地依法收回,先后投资75万元建起了汽车临时疏导点,改造了50间门面房进行发包出租。目前,三朱汽车疏导点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解决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百余人。

  变荒为绿,让“撂荒地”变身“新景点”。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盘活土地资源,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工作。位于长江路街道崔庄段的淮涟总干渠河堤西侧集体土地长期被周边群众侵占,违规种植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造成水土严重流失。2022年10月,崔庄村根据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要求,收回土地115亩,与淮阴区农业总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投入400多万元,新建一条总长2500米的景观路,将河堤西侧栽植女贞、榆钱等景观树,昔日的河堤撂荒地披上了“绿装”,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下一步,长江路街道将继续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展现新面貌实现新作为,按下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快进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