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探索,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技术革新,让新能源产业持续迸发活力;协同推进,让构建绿色家园成为全民共识……
近年来,盐城市射阳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锚定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任务追求,统筹抓好“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三篇文章,绿色动能加速释放,绿色优势全面彰显。
射阳新城
改革先行 加速生态价值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绿色发展之路和“双碳”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盐城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射阳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报告中,“绿色低碳”也是高频“关键词”,绿色正成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底色。
碳汇是森林、湿地、土壤等生态环境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坐拥森林、农业、湿地、海洋四大生态碳汇体系,射阳是名副其实的“碳库”。近年来,该县加快把全省沿海板块的地理几何中心转变为承南接北、联通江海的重要枢纽节点,把得天独厚的生态碳汇优势和新能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的核心竞争优势。去年,江苏省首单“碳配额保险”成功落地射阳,这是该县以金融护航绿色低碳发展的首次尝试。
亨通海能
林涛阵阵、万木竞翠,置身射阳县的万亩“新时代”双拥林内,犹如走进“天然氧吧”,使人精神倍增。“对林木进行检测,目的是形成详尽的全县碳汇资源检测报告。”沿海双碳产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全省首笔林业碳汇将进行上市交易。
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射阳以开展林业种业芯片培育工程为契机,持续强化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在全省率先建成集碳资产管理、碳资源开发、碳交易服务为一体的沿海双碳产业发展基地。今年已经成功培育耐盐碱种苗100万株和碳汇林30万亩,完成全县林业碳汇一期碳储量本底调查,可实现200万吨的碳汇储量。
创新引领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产业转型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的产业链群结构、独特的“风光”资源禀赋、优厚的空间承载能级,为射阳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奠定基础。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射阳以开展试点工作为契机,主动接轨欧盟CBAM标准,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编制可行规划、国际专业机构编制建设规划,一体规划、分步实施“零碳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功能板块,着力构建“绿色能源、绿电管理、绿色产业、绿色认证、绿色碳汇”五大支撑体系。
射阳日月岛
该县紧紧围绕“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优化绿电就近就地消纳方案,创设更多应用示范场景;联动远景、天顺等企业,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绿色产业生态圈;开展碳排放碳足迹一站式服务、绿电绿证交易等,服务更多园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上“一较高下”。
潮起黄海,风劲扬帆。随着零碳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行,零碳社区、智慧交通系统加快建设,远景能源、中车时代2家企业获SGS“零碳工厂”认证,有爱小城愈加“风”光无限。该县还将着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低(零)碳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领域、全链条、全绿色”碳中和目标。
融入生活 构建绿色低碳环境
“我更支持正方的论点,物质先于意识。有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绿色低碳才能真正地付诸现实!”“听了反方二辩的观点陈述,我觉得观念转变是更重要的!”……日前,一场以“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还是观念转变”为话题的mini“脱口秀式”辩论赛,在恒隆书房“SHARE YOUNG青享汇”的舞台上精彩上演。
“绿色基因”融入发展理念,让守护家园成为共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从“吃得饱”向“住得好”递进,在射阳,“绿色低碳”与群众生产生活已密不可分。
新型农村社区
先后新建15个口袋公园,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8个、整治背街小巷194条;高标准完成4.67户农房改善任务,创成1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正在进行……绿色宜居之城正“照进现实”。
举目已是千川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用“诗和远方”扛起“流量担当”,让“绿色颜值”转换成“生态价值”,射阳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绿色幸福生活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