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我们却还停留在夏天的温度里,让人感觉夏天还未离开。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其实,丰收不仅属于秋天,夏天也有很多丰收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那些夏天的“丰”景,回味那些和夏天有关的故事。
徐建锋:一个夏天,卖了20万斤翠冠梨
这个夏天,家住焦溪镇的徐建锋比往年要忙碌很多——新梨园种植的50亩梨树今年第一年结果,再加上原来的20亩老梨园,让他每天忙得团团转。
他家的梨园和别家不一样,其他农户的梨园大多清清爽爽,树下很少看到成片杂草,但是,徐建锋的梨园里除了梨树,是郁郁葱葱、叫不出名字的杂草。“这些年,我从来不打除草剂,草长高了,我只用割草机把它们割掉,扔到梨树下,变成植物肥料。”
48岁的徐建锋把这种栽种模式称为深草栽培,在焦溪镇,选择这种模式的农户少之又少。
前几年,他刚开始选择深草栽培模式时,老一辈的农户看到了非常不解,以为是他偷懒,不会打理。“我父亲看到地里这么多杂草,很生气,以为地荒掉了,把我数落了一顿。后来,见我种出来的翠冠梨又大又甜,他才渐渐服气了。”
除了草腐烂后变成的肥料,徐建锋这几年还一直使用羊粪作为梨树的肥料。时间久了,梨园的土壤都变成了黑色,被他戏称为“黑土地”。
“之所以这么种植,也是近20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徐建锋从小喜欢种植,尤其是看到父辈种植翠冠梨后,他便痴迷上了种梨。他回忆,一开始,大家种植的翠冠梨个头都不太大,单个能达到六七两就算大的了。现在,六七两一个的梨子只能算普通个头。而且,翠冠梨的甜度也在不断增加,基本上都能达到12度或13度。
这几年,焦溪翠冠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徐建锋种植的面积也不断增加。但同时,他也遇到一些困难。“以前,浙江、湖南、江西等地的人都会来焦溪买翠冠梨,但这几年,那些省份种植翠冠梨的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的销路遇到一些困难。”
徐建锋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想到了网络。除了自己和妻子坚持发视频,他还和镇上的网络达人开展合作,用抖音直播卖梨,效果大大超出了预期。
“采摘的梨子很快就能卖出去,20万斤翠冠梨现在已所剩无几了。我的葡萄马上也要成熟了,我会继续‘触网’,把葡萄卖个好价钱!”徐建锋说。
程樱子:这个夏天,让更多人认识了常州
套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程樱子“命运的齿轮在7月14日那一天开始转动”。那一天,她的常州元素文创雪糕终于在迪诺水镇夜市和汉江路夜市上市了,而且,一天卖出近400支!这让她意识到,这个夏天的第一次创业可能“很有戏”!她的预感没错,从摆摊第一天开始到8月中下旬,她已经销售了上万支雪糕。
25岁的程樱子两年前从日本的一所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常州工作。做这个雪糕之前,她已经辞职,打算秋天到英国学习一年。“这个夏天创业的经历,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的想法。”
为什么做常州元素文创雪糕?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程樱子。她留学回国后,去了很多地方,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经典的文创产品。“常州也有,但大多是景点自己推出的,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做一个综合的、能涵盖常州地标的文创产品呢?正好夏天来了,那就做雪糕吧。”
说干就干。她和合伙人李震宇先花了几天时间完成设计:雪糕融合了青果巷、天宁寺、苏东坡像、龙、月季等诸多常州本地文化符号,辨识度强,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他们还开发了草莓、巧克力、香草三种口味,并注册了商标。
在做这款雪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开模。“开模很贵,一个就是大几万元。因为我们的量不大,很多厂家不肯接。最终,我找到南京的一家雪糕厂,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利用雪糕,程樱子不仅积累了创业经验,还很好地宣传了常州。一些外国、外地朋友很喜欢这款雪糕,并通过它,更好地认识了常州。
在制作这款文创雪糕时,程樱子还注册了公司——新前进食品有限公司。她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和前进冷饮厂有关。“以前,前进冷饮厂在常州很有名,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这家厂生产的冷饮。我取名‘新前进’,目的是想为常州的冷饮文化作点贡献。”
随着“常州”文创雪糕的走红,很多商家和活动商找到程樱子,寻求合作。目前,她又生产了数千支雪糕投放市场。
“学成归来后,我会在明年夏天做更多款式的常州雪糕。而且,不止做雪糕,还会做其他类型的文创产品,用更多形式宣传常州!”程樱子说。
顾天尧:这个夏天,收获的不仅仅是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个夏天最大的丰收肯定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了。而且,这是我最向往的大学,专业也是学校最好的专业。”提到录取通知书,毕业于常州市第二中学的顾天尧十分激动。今年高考,他考了645分,被华南理工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录取,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我对芯片感兴趣,学习这个专业,想为我国的芯片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整个暑假,顾天尧并没有松懈,而是为开学做着各种准备。
他感觉自己的英语仍是短板,便在家里自学雅思。“学雅思不仅丰富词汇量,还锻炼了口语能力。为了学习英语,我还找美剧看,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顾天尧介绍,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听力很吃力,阅读看不懂,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坚持多练,慢慢地,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重视文化课的同时,顾天尧还加强了体育锻炼。整个暑假,他一直在少体校游泳馆学习游泳,增强体魄。“现在,我不再是‘旱鸭子’了。经过锻炼,我的体能也有所提升。”
同时,他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也一如既往。他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芯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越多,他越渴望在科研的道路上干一番事业。他现在就有了读研的计划,目标是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之后想继续攻读博士。
顾天尧喜欢看小说,暑假里,他还刷了好几部网络小说,并把最喜爱的《三体》又刷了两遍。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一结束,他就到常州市图书馆借了一部《毛泽东选集》。“这本书对我很有指导意义,里面包含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他最想去的地方是成都,这个暑假也如愿抵达了。“在成都,我不仅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去了都江堰。以前书本上的内容,我亲眼见证了一遍。”
这个夏天,令顾天尧印象深刻的还有公益事业。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为困难失聪儿童捐助人工耳蜗的信息,就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那些困难儿童出了一份力。
“这个夏天,我不仅收获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收获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未来,我要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顾天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