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突发疾病,老中医跪地救人,南通这位82岁的老中医上了人民网微博。
8月16日,82岁的南通老中医喜棠搭乘高铁返回家乡。途中,高铁上广播发出求助,车上有一名女性乘客突然晕倒。喜棠当即赶到这名乘客身边展开救治,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很快将这名患者救醒。
△ 喜棠(右一)在高铁上救人
据了解,喜棠坐高铁从兰州出发前往南通。16 日中午 11 时许,高铁刚经过宝鸡站,车上有一名女子突发疾病,昏倒在地。高铁当即通过广播扩散消息,寻找医护人员。喜棠听到了这一消息,不顾自己已经 82 岁高龄,立刻赶到了现场。
△ 喜棠跪在地上进行施救
当时,这名乘客已经脸色蜡黄、发白,脉象紊乱,心跳乱且弱。根据这名乘客的情况,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喜棠利用风油精、薄荷油、豆蔻膏等药物,进行推拉按压。为了方便救治,喜棠直接跪在了这名女乘客的身边,这一幕也打动了许多在场的乘客。好在没过多久,这名患者就清醒过来,身体状况也稳定下来。
和喜医生一路同行的摄影家刘卫说,在2019年,她也是在外地旅游的时候,就用传统中医急救的手法”耳垂放血“救过一名晕倒的人。
记者了解到,喜棠是喜氏中医第七代传人。已经 82 岁的她,如今还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我是一名医生,这只是我日常工作中很正常的事情。”喜棠说。
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南通老中医点赞。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身边没有医生,怎么来救呢?一起跟喜医生学一学她的点穴“绝招”。
喜医生说,高铁上那名女子是因为心脏原因晕厥的,遇到这种情况,她急救的办法是:对大椎、内关穴、承山穴、足三里等特定的穴位推拉按捏,同时穴位上涂抹几种作用不同的急救药膏,像豆蔻膏 、清凉油、 龙虎牌薄荷油等,另外还有内服的红参片。
新闻多看点
在南通市区西南营巷南端,有一个百年沧桑的老院子,即中医世家喜氏住宅。宅院始建于民国初年,门脸据传由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大门坐东朝西,采用民国特色的拱形门,至今保存完好。在大门北侧,悬挂有市政府颁发的“南通历史建筑——西南营民国住宅”标识牌。院落因历史原因,现仅存部分。
喜氏老宅
喜氏中医源远流长。据喜氏妇科第七代传人喜棠介绍,她的姓氏源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生母、清显祖宣皇后喜塔腊氏家族,简称喜。喜氏其中一脉,世袭皇家医官,后代则迁至南京。咸丰年间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又迁南通。
《中医人物词典》记载: “喜海珊,名宗荫,字海珊,南通人氏。”“幼颖悟,好读经史,为继承家传数世之医术,潜心岐黄,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遍览诸子。”喜海珊是喜氏中医的第五代传人。其长子喜仰之,经过南通医学专科学校西医学习,毕业后又到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学习了中医的脉理、药理、辨证论治、方剂学。学成后回到喜氏诊所,既得父亲的家传,又学贯中西,所以诊治病人,见解独到,辨证用方,出奇制胜,药到病除,深得病人的信任。
喜仰之一生铭记父训,“医病医心,仁心仁术。”在治病中,他对患者一视同仁,遇到有经济困难的病人,还经常贴补医药费。他用喜氏传统经验,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在妇科不育不孕、妇女的经带胎产等疾病方面,有一套独特方法,创造了不少验方。绣神沈寿经先贤张謇介绍,曾邀请喜仰之先生为其诊疗,病愈之后,沈寿亲手刺绣一方锦绣脉枕相赠,以表达对喜氏中医世家的景仰。
喜仰之先生不仅精于医道,救治了无数的病人,而且思想开明,将喜氏诊所提供给中共地下党南通支部作为联络站之一,并多次为了掩护地下党活动,用他的名医身份,收留地下党员在家养伤,支持长子喜桓参加革命活动。据喜棠回忆,她的大哥喜桓参加地下党,每次喜桓带了年轻人到后院开会,父亲对幼小的喜棠说:“到大门口去玩,看见有生人进来,就大声叫喊‘有病人来了’。”她的父亲往往这时就会坐在诊室里打掩护,直至散会。
(来源:江海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