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出行更加便捷,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丽舒适,城市品质越来越有格调……这是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后的宿豫模样。
在西楚大道景观绿化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数台挖机配合作业,项目施工方抢抓当前有利时节,全力赶工期。西楚大道景观绿化项目现场负责人昝飞介绍:“目前,西楚大道项目已经基本完工,还剩宿豫中学一个重要节点,现在主要施工的是鲤跃桥,还有水系开挖,大概在8月底,主体基本完成,9月初路面层沥青塑料全部铺完,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12月底完工。”
西楚大道景观工程,全长4.5公里,共分为西楚大道西侧景观和牡丹江河两侧景观工程两个项目,西侧景观从北至南依次划分为生态水岸、花径漫步和书院之道三段功能区。与周边小区、学校、水系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常态化管理,打造多种功能复合的带状口袋公园。
今年以来,宿豫区围绕“精致宿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发展需求,结合实际,持续开展“便捷城市”“宜居城市”“海绵城市”三城建设,奋力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以高品质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便捷城市”建设,城市有“速度”。“我们小区附近新建了一条白云山路,方便了沿途四个小区居民出行。”家住宿豫区翰林华府的林佳告诉记者,她在市区上班,以前上班要走项王东路,车多、人多、红绿灯多,耽误时间,现在走白云山路,比以前节省时间20分钟左右。过去,人们形容宿豫城区道路是“水泥路颠人、断头路挡人、狭窄路阻人”。
近年来,宿豫区不断推进道路综合改造提升,路面拓宽、沥青面层;一路一特、路道花香;交叉口渠化、安全岛美化,城区道路“脱胎换骨”,新建、改造的130多公里的城区高品质路网,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通行速度,成为了活跃整个宿豫全域的经济脉动。
“宜居城市”建设,城市有“温度”。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是宿豫区城市建设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宿豫区以园林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先后打造了中运河风光带、西楚大道、洪泽湖东路、樱花园、书香园、千鸟园广场、运河体育公园、顺河集大营遗址公园等一批批高品质园林工程。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1155公顷,城市绿地率由建区前的15.20%提升到42.68%。园林绿化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家住卧龙湾小区的退休老师王天阳说:“我们家靠近中运河风光带,每天都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感觉非常幸福。去年我们的东边又新建了运河体育公园、顺河集遗址公园,好似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生活惬意又从容”。
宿豫区围绕城市更新,不断改善居住环境,近年来,先后筹建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个、棚户区改造14个,引进“名企”建设的“名居”住区12个,近5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有“韧度”。城市建设高质量,“面子”要好看,“里子”要耐看。宿豫区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宿迁市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契机,全面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获得中央近2亿元的专项奖补。来到洪泽湖东路,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的流水与曲桥,各种精心打造的绿化微景观让人应接不暇。
“洪泽湖东路作为我们城区主干道,前期,因为道路破损严重,绿化景观效果一般,汛期经常有部分路段存在积水现象,后来我们把杆线入地,排水管网扩容,经过改造后,有效缓解了前期各种问题,同时,我们还大幅提升绿化景观,道路中分带以天鹅绒紫薇为主要树种,打造了一条一年四季既观花又观叶的特色水景绿廊。”宿豫区园林中心负责人张颖说。
2020年6月,宿豫区启动洪泽湖东路改造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先后投入约1.3亿元,实施市政道路改造和综合管网入地、北侧分带和中分带景观提升、南侧水体景观和海绵水泡新建三项工程,以极致的品质追求,实现洪泽湖东路华丽蜕变,改造后的洪泽湖东路,受到了周边群众一致好评。提到水安全治理,市民陈先生感慨良多:“我觉得这个路修好了之后,对我们附近居民生活改善方面有很大帮助,一个路面变更宽敞,也不易堵车了,第二个路两侧绿化带修过之后,给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我们吃完晚饭可以过来散散步,而且改造后,下雨也没有之前那样的积水了,这条路修的是又好看又实用。”
“接下来,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四 ‘新’要求,力争在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从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口袋公园、主题公园等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投入,另外一方面注重品质,为宿豫老百姓打造幸福宿豫和精致宿豫。”张颖说。
宿豫城区每至大雨,多点内涝,主要原因是汛期外围河道水位比城区还高,为了补齐这项短板,在设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在城区外河新建1座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的泵站,项目设计流量46立方米每秒,安装全贯流泵机组2组6台套,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投入使用后,在大暴雨、强降雨期间,城区排水能力将大大增强。阿里山河正在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南岸的8家工厂、3家废品收购站搬迁了,整理后的土地,一马平川。在今年年底前,这里将会呈现一条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滨水公园。像这样的城市河道修复,宿豫区已经完成14条,中运河的候鸟云集、马河的钓者纷至、泰山河的波光粼粼......是这一项项高品质城市建设工程,聚集着宿豫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宿豫区先后投入21.3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完成城区世纪河、中运河、泰山河、宿泗路河、马河、江山河等16条河道生态修复,清淤疏浚土方325.34万立方米,砌块护坡180.8公里,栽植水生植物110万平方米、坡岸植绿630.2万平方米、建设截污管道121公里,污水管网133公里,排污口151个。通过综合治理,让河道重新焕发生机,一条条碧波荡漾、花红柳绿的河道风景,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宿豫城区的高宜居度和舒适感。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宿豫区以民为本的城建理念,成就了城市的高品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实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