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宝贝”的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23年08月10日 17:37:08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提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对外战争,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抗美援朝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进行了一场抗美援越战争。

   

  这是一段曾经尘封的战争往事。这段历史,留在了援越抗美老兵的记忆中,留在了军史上,留在了国家历史的记录中。

  记者采访的主人公是位亲身经历了这场少有人知晓战争的退伍老兵--吴厚卿,人如其名,“后卿”二字的翻译意思是: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用吴厚卿老人自己的话来说:“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满腔热血只为国家

  在海门芳华护理院,初见吴厚卿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尽管已经79岁高龄,对于我们的到来,吴老有些激动。

  在吴厚卿看来,援越抗美是一场不能说的战斗,介于当时的保密条例,就算从战场上下来回到国内,吴厚卿也没有跟别人分享过丝毫关于在越南的点滴,但那段峥嵘岁月仍是他难以磨灭的记忆。

  继1953年抗美援朝战役结束之后,我国上下百废待兴。然而美国却贼心不死,于1964年8月8日,以军舰遭到北越海军攻击为由,派出大批飞机轰炸越北地区,并且将战火迅速扩大至北越和中越边境。

  1965年,响应国家号召,20岁的吴厚卿毅然放弃了原本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参军入伍。1967年7月,部队接到赴越命令,当时正在福建漳州高炮营服役的无线话务员吴厚卿和战友们一起,登上开往广西的火车,奔赴援越前线。

  到达凭祥先锋农场,吴厚卿所在的部队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战前准备工作。除了进行军事强化训练以外,每天还要学一小时越南语。“当时整支部队处于紧张严肃的状态,大家都没有嬉笑打闹,因为谁也不知道哪天命令下来,就要去战场了。”

  第二年春天,尽管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谁也没想到会来得那么快,吴厚卿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开赴前线与先头部队进行换装,吴厚卿告诉我们:“当时我们都被要求脱去原有军装,摘去领章帽徽,换成越南人民军服装,然后分期分批赶赴越南。”

  “生死约定”永生难忘

  入越前,所有部队都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城楼广场举行庄严隆重的入越宣誓仪式。当时,吴厚卿与战友童昌海在部队召开动员大会上两人定下“生死约定”:我们一起人伍,一起参战,一起回家!如果谁牺牲了,活着的人一定要把牺牲者带回故乡。

  “当时在出发前,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所以我在毛主席像前为自己拍了张照片,寄给了家里,算是给家人留下一张遗照吧。”吴厚卿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看着年轻时的自己,诉说着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进了水口关就等于进了鬼门关!”这是吴厚卿对于这场战争的第一印象。据统计,在越南北方的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美军共投下了850万吨炸弹,越北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6.2吨,投弹密度远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援助抗美期间,不仅战斗异常频繁,激烈,而且条件和环境也十分艰苦。越南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时气温高达55摄氏度,特别是夏秋两季,阴雨连绵,有时一日暴雨数次。战士们穿着第一批部队返回后脱下来血迹斑斑的越南军装,一穿就是八个月。吴厚卿老人的作战区域属山岳丛林地带,给高炮作战带来了许多困难。部队住的床铺是简易的,为了隐蔽,晚上搭了白天拆。

  在短暂的睡眠中,不仅要时刻关注战场警报,还要时刻提防山蚂蚁及毒蛇、蚊虫的侵扰,在睡觉前先掀开床铺,看是否有躲在里面的毒蛇。越南的旱蚂蝗也给吴老留下深刻印象。森林里的旱蚂蟥特别多,还不容易被发现,旱蚂蝗嗜吸人血,吸血的时候人没有感觉,等到发现时,它们早已吃饱喝足。

  有一次,部队经过一个旱蚂蝗特别多的地方,临行前特地把裤脚、袖口、领口扎得严严实实,最后还是被无孔不入的旱蚂蝗钻进去饱餐了一顿。 战士们平时经常说:“谁说我们累?我们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相比,一点也不累;谁说我们苦?我们和朝鲜战场,上甘岭的战友们相比,一点也不苦。祖国和人民要我们援越抗美,我们就应该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慨,要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去争取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彻底胜利。”

  谈及援越抗美,吴老表示,1967年12月17日下午4点的那场战斗是他入越作战以来,所经历的一次大战、恶战。美军飞行员驾驶战斗机、轰炸机三四批十多架次,侵入其所在防区,企图偷袭我军阵地,轮番轰炸保卫目标——发电厂,三号公路上的架板桥,美机在遭到高射炮强大火力抗击下,在惊慌逃窜之际,在吴老所在营阵地、指挥所周围投下了五十多颗磁性炸弹,在50米范围内遇到金属就会爆炸……”鲜活的生命,终究挡不过战争的残酷。

  有些人在那场战斗里,永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与吴老先生定下“生死约定”的亲密战友童昌海永远倒在了越南的土地上,“我永远都记得当时的场景,每次回忆都忍不住落泪。当时我参加了搜寻战友遗体的行动,其情形真是悲惨壮烈,战友的遗体早被炸弹炸得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一具是完整的。”老人诉说时难掩悲伤之情,眼中含泪,声音有些颤抖。“如果有机会,我要去战地越南的太原市,去烈士陵园祭扫12月17日牺牲的童昌海烈士,我一定要看望他,给他点一支烟,斟上一口酒”。

  据统计,从1965年6月到1970年7月结束,中国派出了32万部队进入越南,这些部队包含航空兵,防空兵,工程兵,雷达兵等各个兵种。其中,中国防空兵部队共派出16个支队、辖63个高射炮团和50个队属高炮营、及部分高机连和勤务分队等,总计15万人到越南。

  在历时3年9个月的援越抗美防空作战中,共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但是高射炮兵部队的伤亡也很大,数千人为国捐躯,为越南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半生珍藏意义重大

  在采访中,记者知悉近日吴厚卿老人向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捐赠收藏了56年的战时物品后,一行人跟随吴老来到了展厅,看到两架铝合金飞机模型、两把梳子和一块铜制的毛泽东伟人像章,每件物品都铸上了“援越抗美”字样。“它们可是用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制成的纪念品。”吴老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这些都是他用心珍藏了50多年的宝贝,此外,还有他编印的部队小报,还有战地日记本。老人捐赠的这些战争物品对研究这段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馆长袁峰告诉我们:“这次举办以抗美援越为主题的展览,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极少的,尤其是这段被尘封了50多年的历史,让人们第一次直观的了解援越抗美这段历史,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抗美援朝。”据资料记载,当年的援越抗美战士,总数达到32万余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具体的人,有一些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在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到来近59年的今天,聆听老战士铁骨铮铮的肺腑之言,我们能做的,只是尽一份力量和心意,向枪林弹雨走过的最可爱的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朱宇秋 吴佳欢 责编/吴璟 审核/陈蔚蔚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