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徐州市代表团赴新疆奎屯市学习考察,就徐奎两地对口支援进行深入交流。是“楚韵汉风”之城与“丝路明珠”之地的又一次会面。
对于徐州来说,奎屯,是个遥远而亲切的地方。遥远,是因为其位于距离徐州3600多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亲切,是因为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徐州与奎屯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相隔万水千山的两地,携手走出一条守望相助、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13年的接力支援、全方位的支援举措,一根对口支援的红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繁荣富裕、产业兴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今天的奎屯,到处凝聚着徐奎携手的绵绵深情,大美奎屯画卷在天山脚下徐徐展开……
抓实项目建设
一个个精品工程,在天山脚下唱响徐州援疆口碑
走进奎屯市图书馆,古色古香的国学书院、现代科技的听书墙、紧跟时尚的朗读亭等令人耳目一新。恰逢暑假,阶梯阅读区、少儿绘本区随处可见读书的孩子们,他们徜徉在书的海洋,阅读“充电”。
投入1600万元改造的奎屯市图书馆是徐州全面落实文化润疆的其中一项,该项目荣获自治区“最美场馆奖”,成了奎屯市标志性文化服务阵地。
对口援疆,项目先行。一直以来,徐州坚持把援建项目作为对口支援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以建设的“加速度”,打造奎屯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奎屯市第二高级中学有效解决了城市北部及周边地区家庭高中子女入学需求;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宿舍楼项目,被评为“天马杯”,极大地改善了住校生的住宿条件……一个个“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援疆项目,有效解决了奎屯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发展难题,让当地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徐州的倾情关爱。
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三年来,徐州共实施五大类69个援建项目,安排援疆资金3.66亿元,集中实施了教育卫生设施改善、基层阵地建设等民生急需改善项目 ,民生项目资金每年均占援疆资金的88.5%以上。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项目背后,是一批批徐州援疆“铁军”怀着满腔热情,将汗水挥洒在几千里外的广阔土地。
今年4月,第十一批共22名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奎屯。
深入项目现场了解情况、掌握进度;召开2023年度援疆项目推进会;集中观摩基建类项目进展情况;联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组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建设,实行援疆项目干部包挂制度,一人包一项、一直盯到底,保证了本年度的20个项目全部开工、顺利推进,吹响了援疆项目建设集结号。
加强产业协作
一种种资源优势,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命脉,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产业要发展,向哪里发展,靠什么发展?
在援疆工作中,徐州市按照“奎屯所需、徐州所能”选派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经济组团”援疆模式。“小组团”抓住招商“牛鼻子”,提出“全员招商、让每位援疆干部都成为招商力量,全面招商、把每个优质企业都当作招商方向,全力招商、使每次努力付出都展示招商形象”“三全”招商理念,以高质量招商推动奎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组团”援疆模式更是被列为自治区试点。
事实比理论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认真做好省援伊前指到徐工集团、徐矿集团拜访交流的协调服务工作,徐矿集团新疆公司到伊犁州回访交流,双方合作意向更加明确;积极主动做好江苏申久集团100万吨聚酯化纤一体化项目在奎考察调研工作……近三个月,“经济组团”赴北京、成都、长春、常州、徐州等地招商12次,拜访企业50余家,近20家企业应邀来奎实地考察洽谈。
不难看出,徐奎之间,对口支援既有项目建设这种真金白银的有力援助,也有鱼渔兼授、互利共赢的“造血式”帮扶。
三年来,“小组团”共对接招商项目146个,意向项目82个,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66亿元。
总投资3亿元的徐工智联西北地区总部供应链项目已于2020年4月落地并正式开展业务;总投资1.58亿元的“一带一路”公路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于2021年10月完工并投入生产;江苏援疆(徐州)产业园投产运营;徐州(奎屯)科技产业园稳步招商;徐州淮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奎屯分园在疆挂牌……一个个贴近奎屯需要、体现徐州特色的产业项目为奎屯“夯基筑垒”,一个个援疆平台集聚产业加速成为产业援疆的主战场,这些“造血”工程,让这颗“戈壁明珠”在西北的广阔天地熠熠生辉。
突出民生优先
一批批人才接力,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温暖民心
7月28日,在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徐州市援疆干部、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广军正组织科室医生进行教学查房。从今年4月底到奎屯,这样的教学查房他每周都开展两到三次。
第十一批徐州援疆干部中,选派的5名援疆医生中有3名博士、2名硕士,均安排在重要诊疗岗位。不到3个月,他们所在科室门诊接诊量已超过1000余人次,较之前将近翻三番,抢救危重症病人80余人次,到社区开展义诊4次。
这是徐州发挥“传帮带”作用,“组团式”援疆拓展推进、持续深化的又一生动写照。
这样的帮扶,还有另一个名字:智力支援。
三年来,徐州共安排援疆资金1280万元,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项目121个,培训各类基层干部人才1.6万余人次。
构建“徐—奎”眼科联盟,高标准建成“奎屯市儿童青少年眼保健中心”,填补了奎屯市乃至北疆地区儿童青少年眼科治疗专业空白;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等建立网络“云课堂”“视频学术会议”等新型学习渠道,培训奎屯市相关医疗学科人才700余人次;援疆医生秦文敏、李影受聘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李影在线开展“有远见、不近视——全国爱眼日科普”直播活动……不同形式的“组团式”医疗援疆深受奎屯群众欢迎和好评。
智力援疆是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关键,“组团式”智力援疆的暖心硕果不止于此。
全疆第二个、伊犁州首个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奎屯;持续开展两地教师交流合作,连续三年开展“徐奎杯”“导航”等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奎屯市教育人才3000余人次;组织实施“慧聚奎屯”柔性引才招募行动,柔性引进146名各类紧缺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汇聚起“星星之火”,全方位赋能奎屯市医院、学校、园区等建设项目,塑造了城市的“气”与“神”,成为奎屯一支薪火相传、永不带走的发展队伍。
深化交流交往
一次次两地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对口支援,不仅要在经济上帮助奎屯“富起来”,推动民族团结、精神共富同样关键。
7月10日,“石榴籽一家亲”暨“徐奎少年手拉手高举队旗跟党走”主题夏令营开营,来自徐州和奎屯市的20名少先队员欢聚一堂,在研学交流、文化寻访中建立深厚友谊。这项始于2014年的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期,共有200多名少先队员参加夏令营互访活动,有14000多名少先队员通过书信结下了深厚友谊。
徐州和奎屯情谊的种子以这样直白的方式播种在两地人民心里。
9批、192人次奎屯市基层党员干部人才赴徐州培训,37名医生、4名教师在徐短期进修学习,分期分批组织奎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人物等社会各界代表“看徐州”“游彭城”;徐州市纪委、财政局、卫健委等部门到奎屯市落实对口支援和交流任务……频繁的互访交流让两地了解日益加深,联系日趋紧密,合作不断加强,有力夯实了两地合作发展的基础。
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两地持续开展文化共同体建设——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交流结亲活动,打造“丝路汉风”文化交流品牌,举行徐州奎屯“丝路汉风”嘉年华暨奎屯(徐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开通至奎屯的“援疆情—伊犁行”旅游援疆专列、参与主办奎屯市第六届创业创新大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活动……徐州以文化为纽带,认亲戚、交朋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两地人民心和心贴得更近、情连得更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深度交融的美好画面,在徐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呈现,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每一天都在更新。绵延千里,帮扶之藤上已绽放互助的奋斗之花,也必将再结丰收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