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沂市对粮库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推动高质量收储,确保了储备粮储存安全,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守护好了百姓的“粮食袋子”。
粮温检测、气体检测、虫害检测……8月2日,记者在新沂市小湖粮库智能信息化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显示了全库十多个监控探头画面,随着工作人员的操控,各个库区的作业情况尽在眼底。粮库负责人陈云峰告诉记者,如今每天的粮情检测、粮情分析等十余项工作做完仅需要十五分钟。
“以前日常检测一个仓需要30分钟,升级后的粮食检测系统一个人15分钟可以检测所有库存粮情,并形成报表。粮食熏蒸后,气体检测系统可以自动报警,确保工作人员进仓检查时的人身安全。”市小湖粮库负责人陈云峰说。
记者了解到,小湖粮库位于新店镇,建设于2014年,现有仓房9栋,仓容量5.45万吨,2017年升级智能信息化平台后,现拥有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智能出入库作业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系统,具备出入库作业、智能通风、报表查询、收购环节追溯、仓内粮情实时监测等功能。目前,是集加工、仓储、粮食产后服务、检化验、信息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粮库,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存储安全。
粮库的智能化信息平台让粮食住上了“放心仓”,智慧粮食收储系统则让老百姓卖上“舒心粮”。在瓦窑粮库收购现场,记者看到粮食扦样、检验、称重全程一体化,售粮人只需用一张卡就可以快速走完全部流程。
“有了这个系统之后,节省人力、时间,收粮的质量有了保障,粮款支付安全快捷。为了进一步改善仓储条件,2021年,改扩建了3.07万吨高大平房仓,2022年6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粮库总仓容量5.3万吨。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原有信息化平台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和省级平台互联互通,保障储粮安全。”瓦窑粮库负责人刘建设告诉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22家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粮库信息化建设力度,初步实现由传统粮库向智能粮库的升级,并逐步向数字粮库、智慧粮库迈进。如今,全市所有国有粮食收储区域均配置了智能出入库、智能办公、智能安防等9大系统。400余个高清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盲点、可追溯监控。库区还设有专门的气象站,实时监测降水量、风速、风向、气温、气湿、大气压等,推动储粮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安全化,真正发挥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更好地守护老百姓的‘粮袋子’。
(来源:新沂市融媒体中心/巩云 刘军佑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