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今年以来,宿迁宿豫区以“工业兴区”为主线,以“5321”工程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关键,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走进江苏三元轮胎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着智能化设备赶制订单,整个现场忙而有序。该项目自2022年初投产以来,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江苏三元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福全说:“近几年来持续加大设备升级改造,特别是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新厂区的5G技术及物联网技术、MES生产管控系统,通过企业持续智能化升级改造,给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据了解,该车间智能装备总投资3.93亿元,由MES系统贯穿控制生产全过程,车间共有智能装备324台套,工业软件39套,可以实现生产物料精准配送,生产过程实时管控,生产信息跟踪追溯,能源消耗智能管控,装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依托“智改数转”,三元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明显下降,产品不良品率控制在0.003%,每年节约生产成本近2500万元。
“今年上半年,生产呈持续增长状态,特别是二期车间,目前,日产量可以达2000条以上。上半年销售产值实现了近8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整个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新设备投入,今年下半年,将启动全钢子午胎二期项目,预计建成以后可以实现日产量达8000条,年产值可以实现30亿元。”王福全说。
工业稳增长,企业是主力军,上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增速6%,食品饮料、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产业产值保持高增长,增速均超20%。列市考核18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336.91亿元,其中7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30%。
近年来,宿豫区在制造业“智改数转”良好的发展态势下,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企业迸发更大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上半年,实现联盛科技A股上市,66个千万元技改项目完成投资额14.89亿元,完成总投资62.9%,竣工项目24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新增3户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将达到8户、全市最多;化工园区橡塑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成立于2021年的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储能和用户储能等领域。该项目系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推向产业化的高科技项目,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液流电池全产业链企业,技术填补了国内有机液流电池行业空白,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难题。项目预计2023年8月实现全面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化学储能电池5GWh,实现开票销售60亿元,税收3亿元以上。
工业支撑着城市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经济表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区工业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0.31亿元、增长10.9%,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7.59亿元、增长13.2%,产值30强企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81.61亿元、增长14.9%,威科、新小莓、逸达、正大、旭派、三元等高增长企业有力支撑了指标提升,一个个较快增速的数据,彰显着工业持续优化升级之“进”,积蓄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体现了现代化宿豫建设新图景。
“下半年,宿豫区将牢牢把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冲刺三季度、奋力保全年。在增量培育上再发力,将持续加强重点企业运行调度、持续推进新竣工项目投产达效、持续深化规模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以企业规模稳步上台阶来带动面上指标持续增长。在存量转型上再深化,将全力打好‘5321’工程收官战,鼓励和引导优质企业作好‘智改数转’文章,在智能工厂、互联网标杆、专精特新绿色工厂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宿豫区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达说。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