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江苏省人大启动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

2023年08月01日 12:00:44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何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7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启动执法检查。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江苏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今年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43 万人,同比增长4%,位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

  省政府副省长方伟介绍:“我们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性和市场化岗位开发力度,截至7月28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79.14%,与去年基本持平;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今年1-6月,全省累计帮扶3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3.86万人。”

  对照“一法一条例”,省人社部门条分缕析,形成了一份实施进展成效清单:江苏省构建起一体化推进的就业工作格局。全省就业资金投入6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去年以来全省免申即享为各类企业落实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1210.82亿元;共减免失业保险费228.18亿元,缓缴失业保险费9359.97万元等。

  “我们联合江苏调查总队在全国率先开展分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测,组建省市县三级稳就业工作专班。联合14个部门和头部企业共建共享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实名入库180万户企业、3035万名劳动者信息。与社保卡合作金融机构在全国首创稳就业金融产品‘苏岗贷’,去年5月条例实施以来,已向12118户稳岗效果好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投放低息信用贷款669亿元。”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说。

  然而,对重点群体的监测预警仍存在短板,例如青年群体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目前针对他们的监测预警还缺少有效手段,且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尚未做到精准统计监测,部门间数据信息有效交换仍不充分。

  当前,江苏省灵活就业人员超1900万人,以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500万人,且规模仍在扩大。与此同时,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旧突出,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建议,依照“一法一条例”中关于公平就业的相关规定,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严防将毕业院校、学习方式、学习类型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对照“一法一条例”,按照“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的新要求,江苏省还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加大对吸纳就业多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开展就业友好型企业的遴选;加快实施政府购买就业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拓展就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工作,评选奖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就业先进单位;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融合贯通两部门线上求职招聘平台,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快就业、早就业。”张宏伟说。

  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紧扣检查重点,围绕政府法定职责、配套政策支持、就业调控和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逐条逐项对照,深入推进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树牢责任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强化跟踪督办,切实改进作风,有的放矢开展检查,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据悉,检查组接下来将陆续在南京、苏州、宿迁等地开展执法检查。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摄影/曹伟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