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近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猴痘防控方案》,来看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解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胡建利介绍:“猴痘从感染到发病一般5到21天,大多数患者会在6到13天发病,猴痘的患者从出现症状以后到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了新的皮肤前是都具有传染性的,一些病例在出现症状前的1到4天也可能具有传染性。”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江苏8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感染猴痘的情况。
专家表示,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也需要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根据《猴痘防控方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猴痘患者应隔离治疗,猴痘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
胡建利说:“是从最后的密切接触之日算起21天,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密切接触人员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非必要的外出旅行、聚会、聚餐等活动,要坚持每天做好自己的体温测量以及症状监测,如果出现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之后,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