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文博场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是馆,又不仅仅是馆”,不同类型的文博场馆,美美与共又各具魅力。
盐城有哪些值得去的馆呢?一起走进这些场馆,读懂盐城。
追忆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见证新四军从浴火重生到走向胜利,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长期以来,盐城市充分发掘、保护、用好红色资源,着力打造“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如磐初心,勇担历史使命。
1 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纪念馆,全国唯一新四军题材全史馆,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以新四军题材相关的革命文物为主,是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重建军部旧址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
1986年10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800多万人次。

新四军纪念馆序厅主题雕塑——铁军忠魂。





“五个一”红色故事:一次会师、一场战斗、一件旗袍、一块石碑、一种精神,成为盐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

盛小华师生共同演绎小提琴曲《一件旗袍的追思》,如歌如诉的小提琴旋律,带领大家追忆昔日的华中鲁艺烈士。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文化和铁军精神宣传研究,努力打造全国新四军文化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中心。
探寻生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19年,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2年,盐城又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2023年9月,全球滨海论坛将在盐城举办。
近年来,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盐城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盐城智慧。
2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

黄海湿地博物馆是全球首个全面展示黄海湿地生态区域自然人文的主题馆,是第一次展出湿地动态变化、体现“盐”与“城”发展的博物馆,也是集空间展陈、公众教育、生态展示、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综合体。

黄海湿地博物馆内最引人瞩目的展品是位于二楼展区的“镇馆之宝"——抹香鲸骨架,也是黄海最大的哺乳动物骨架。

灌河口的“水怪”——伪虎鲸,与它近距离接触,细看它的生理结构,聆听灌河“水怪”的故事。

在众多鸟类中,盐城又有多少种呢?
黄海湿地博物馆利用三楼展区的魔屏互动和鸟类综合展台,使游客更准确区分不同鸟类、聆听不同鸟鸣、了解鸟儿与盐城的渊源,从而加深对鸟类的认识。

您是否思考过,万千候鸟为何偏爱盐城?
盐城海岸广阔、气候适宜、人为破坏少,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演绎了最富有生命力的多彩湿地世界。由陆向海依次存在着潮上带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潮下带生态系统。
黄海湿地博物馆打造“潮三带”剖面模型,辅以潮涨潮落投影,将“潮三带”主要物种分布清晰展现在游客面前。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地貌单元之一,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之间的盐城海岸,被称为“海上迷宫”。
黄海湿地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一海岸奇观的塑造过程,使游客跨时空感受“海上森林”独特的美学价值。


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四周年主题活动,重点展现盐城黄海湿地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盐城在“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管理的务实实践。

“我眼中的湿地”绘画和自然笔记征集活动。

4D动画短片《不是菜鸟的盐小勺》学生观影活动。
传承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近年来,盐城市深入开展文化寻根和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海盐文化、民俗文化、农垦文化、淮扬文化等文化源头被逐渐打开,在“源头活水”的滋润下,盐城文气更显充盈丰沛,文景更为昌盛繁荣。
3 盐城市博物馆

盐城市博物馆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是一座研究和反映盐城地方历史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承载着盐城历史文化记忆,讲述着盐城千年风华故事,连接着盐城的历史与未来。




四大常设展览立足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民俗非遗四个维度,让观众在博物馆里读“城”。




曾举办过穆夏艺术收藏特展、良渚文明精髓展、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备受欢迎的展览。

盐城市博物馆推出的汉服文化月广受市民好评,众多观众以及汉文化爱好者汇聚盐博邂逅华美汉服,感受传统文化。

不少观众袭一身汉服簪上珠花,环佩叮当聚一众同袍,竞相展现华裳之美。



打造“夜韵盐博”“沉浸夜游”“博物馆奇妙夜”等品牌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夜生活的新地标。

线下出彩,线上精彩。“云上博物”是博物馆线下活动的延伸和丰富,“文物说”“盐博之声”等线上活动,为观众带来更为便捷的博物馆文化体验,让博物馆触手可及。

国家级非遗“古琴艺术·梅庵琴派”第四代传承人沈为丽老师,演绎流传千年的古琴妙韵,琴音直抵人心。



从畅游历史长河到欣赏生态景观,再到探寻非遗技艺,在“学”与“玩”中感受历史文明之醇、领略生态之美、体验非遗技艺之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考古课堂、古礼课堂、非遗手工课堂等社教课程,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在展出



今时明月照梦华——宋人的生活雅趣展。



琉光溢彩——西洋玻璃器展。
4 中国海盐博物馆

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国务院批准的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

建筑外观以银白色正六面盐结晶体造型点缀,宛若串串盐晶散落串场河畔。2008年11月1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海盐博物馆常设展览有1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
基本陈列《海盐华章——中国海盐文明》通过“引海制盐”“行盐四方”“盐政春秋”“海盐兴城”四个部分展示海盐文化与世界盐业概况。
专题展览《煮海之歌——中国海盐文化》和《环海盐趣——世界盐业之窗》。
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中国海盐文化历史资料,集中展示中国海盐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时代风采。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还可以亲身体验海盐制作过程,让你了解海水浓度达到多少时开始结晶成海盐。
正在展出


5 盐城民俗博物馆

这里曾是这座城市繁荣过往的代名词,却又一度尘封于岁月中销声匿迹——如今,蝶变焕新的“竹林大饭店”重回百姓视野。
赓续城市文脉,激活情感联结。
这里收集、展陈有一万两千多件老照片、老物件,增挂了由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先生题字的“盐城民俗博物馆”牌匾。


盐城民俗博物馆作为盐城民俗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最佳样本,高度真实地再现了具有浓郁盐城民俗风情的老字号、老手艺、老建筑、老场景等,集纳了最具盐城特色的民俗文化瑰宝。












融汇了上个世纪50—90年代的时代特质,在历史空间上延续文化记忆,呈现了昔日录像厅、汽车站、电影院、老饭店等各式各样的极具年代感的互动场所;引入手工艺匠人、非遗产品、老字号餐饮、地方剧种等,打造盐城首个“城市文化餐饮综合体”。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置身其中,老城风貌瞬间呈现在眼前。
传播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盐城市聚焦发展大局,把牢方向导向,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文化赋能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走上了一条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 盐城市美术馆

盐城市美术馆的理念是“艺术,美丽一座城市”,致力于记录呈现盐城艺术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当代性,突出展示跨学科、跨媒介的艺术文化成果,开启多元文明的互鉴与对话。

美术馆共有大小展厅五个,是集展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公共美育空间等多种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城市大型综合性美术馆。









在这里,举办过“新时代颂”2022 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盐城展、致敬四十年 光影颂华章——盐城建市40周年图片展、人文主义的辉煌——致敬文艺巨匠手稿特展、笔绘山河 墨抒豪情——中国近现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时光的河”——欧洲古典油画特展、海上风华——海派艺术大师展、南田秀逸——中国画作品展览等一大波精品展览。



“我爱盐”青春艺术周,将传统玩出新意、将现代推向先锋,用青春与时尚、活力与激情赋予城市的都市气质和潮流底蕴。


夜幕降临、烛光闪烁,音符在指尖跳跃,音乐在耳边响起,仪式感和氛围感拉满的烛光音乐会共同邂逅了一场温柔的浪漫。




《伟大的艺术》情景剧穿越到那个充满艺术的黄金时代,聆听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体验让名画变“活”的神奇魔术表演。


晚风拂面,点点星空下一场露天电影如约开场,放映机投射出的光束将奇妙的故事带到眼前……
正在展出



怎么样,心动了吗?有空了约着去逛馆吧。在一个个文博场馆里,感受浓缩的盐城,探究这座城市的光辉与繁荣。
(来源:盐城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