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7年烈士张树荣、周凤生,终于“回家”了。
7月26日,唐山大地震周年祭前夕,张树荣、周凤生两位烈士墓葬迁移仪式在淮安区烈士陵园举行。从唐山到淮安870公里,两名烈士时隔47年后“回”到家乡。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里氏7.8级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2万人遇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白马湖农场籍子弟兵张树荣、周凤生没有丝毫的犹豫,紧急投入到救援的队伍之中。
张树荣烈士,白马湖农场王庄居委会人,1975年12月入伍,在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动中,他英勇无畏,逆行而上,徒手挖开废墟,先后背出四名受困人员,可当他再次返回救灾现场时,余震来临,他的生命定格在24岁……“如果哥哥还在世,今年应该71岁了。他的义无反顾留给我们家人无尽的思念,却换取了4个家庭的希望与完整,我们知道他用实际行动做了军人应做的选择。”烈士张树荣的弟弟张树军哽咽地说道。
周凤生烈士,白马湖农场于庄居委会人,作为一名刚刚入伍6个月的卫生院战士,他在唐山大地震中,通宵达旦地照顾伤患人员,地震再次来临时,他奋不顾身地推开战友,自己却被倒塌的房屋埋压,年轻的生命定格在19岁的夏天。“母亲今年93岁了,这么多年只要想起哥哥就落泪,因为老人身体原因和路途远等原因,这些年我们未能去唐山烈士陵园祭扫,直到今年清明前夕,农场积极联络淮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河北唐山市丰南区烈士陵园,集中组织我们烈士亲属前往唐山烈士陵园祭扫,才圆了我们多年来的梦。”周凤生弟弟周凤文说。
每一个英烈,都是家人心中永远的牵挂,近半个世纪,让孩子“回家”成了两位烈士母亲最大的愿望。为祭奠烈士英魂,完成老人心愿,方便亲属祭奠,省白马湖农场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与淮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对接、多方协调,完成迎接两名烈士回家乡烈士陵园安葬的各种程序,实现叶落归根的心愿。
青柏苍翠,哀悼忠魂;英魂不泯,浩气长存。省白马湖农场有限公司负责同志表示:“迎烈士‘回家’,为烈属圆梦,将一如既往地照顾好烈士家属,用家乡的发展成果来告慰烈士的英灵。”淮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表示:“将充分发挥英雄烈士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学习先烈事迹,为家乡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