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去年10月份,南京、无锡、南通、扬州、宿迁五个设区市获授牌成为江苏省首批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当前,老龄文明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与有效举措?未来,养老服务在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中又该如何推进与升级?7月27日下午,围绕“‘苏适养老’: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扬州、宿迁经验”这一主题,老龄文明智库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来自扬州、宿迁的老龄文明实践基地相关代表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沙维伟,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老龄文明智库首席专家林闽钢进行与谈点评。研讨会由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特约研究员何可一主持,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正邦全场总结。
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以文昌花园社区为例,从原居享老、社区安老、多元服务三个层面分享了颐养社区的建设路径。郑翔介绍,针对社区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普遍想法,文昌花园社区通过“立体式”适老化改造、健全“家门口”颐养场所、打造“全天候、多层次、精细化”服务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沙维伟点评认为,文昌花园社区颐养社区的建设具有典型意义,契合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契合了具有中国特色、城市特色的养老观念,契合了老年人真实的多样化的需求。从案例来看,社区适老化改造如电梯改造、幸福食堂等,不仅契合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还契合了老年人文化与精神方面的需求。
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老龄文明智库首席专家林闽钢从研究者的角度,提出扬州城市养老服务建设的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精准服务,建立主动响应机制,“我们应该转换视角,学会从老人角度出发,以人为重点,实现养老战略的有效转型,从‘粗放’到‘精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第二条主线是聚焦便利化,提高服务水平,将养老服务社区嵌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从硬件到软件、从制度设计和城市理念等多方面推广“苏适”品牌的养老经验。
不仅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直播平台上,网友们也积极参与互动。一名网友提出“在社区中开设老年人烘焙爱心厨房”的建议,扬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周丹表示,便于老年人展示爱好的交流平台与亲邻空间已经在扬州有了实际案例,部分社区已建有烘焙公共教室。同时,扬州社区在开展养老空间建设活动之前,会提前对老年人的需求做调研,基于调研内容提供精准化服务。还有网友提问:“听说民政部门正在开展上门服务,是按照户籍所在地申请,那不住在户籍地的老人怎么才能享受到上门服务?”周丹解释道,扬州高度重视人户分离老人服务难问题,于去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老年人以常住地申请并开展服务、已享受尊老金的高龄老人免申即享。
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刘爱萍发言总结,下一步,扬州将按照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的要求,聚焦重点、综合施策,为着力构建“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扬州已连续六年推进颐养社区建设,2023年计划继续新建30个颐养社区,整合推进3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及30个社区助餐点改造提升,力争到2025年年底实现主城区颐养社区全覆盖。
随后,宿迁市泗洪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吴志刚分享了泗洪县在农村养老方面的探索实践。为解决村里70岁以上孤寡、高龄、空巢老人用餐难问题,泗洪县建立了物美价廉的“农民大食堂”,并给老人分配固定座位,关注出席情况以确保老人安全。全面实施农村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日间照料中心、邻里互助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满足社区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村养老服务格局。
宿迁市泗洪县幸福园养老护理院院长李静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工作经验,她认为,养老服务需要完成医疗和管理的整合式优化,在设计服务项目时,应基于“康养、安养、食养、乐养”四个核心理念,以此来满足老人的需求,保障老人的生活。
“中国整个的养老格局关键就在于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养老建设”,林闽钢点评认为,泗洪县将闲置下来的敬老院改造为社会化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购买第三方对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化运营等做法,体现了“腾笼换鸟”“提档升级”的创新性思维,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养老格局中发挥了牵引作用,这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沙维伟认为,泗洪县较为准确地回答了关于农村特色模式创建的问题,城镇化加剧、农村市场化运作不足、服务网络落后、老龄化程度相较于城市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挥农村邻里优势,分阶段、分人群地推行互助和普惠的政策,“农村养老模式和城市养老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需要根据地方特点及短板来设置策略。”
泗洪县的故事也戳中了网友的心,一名网友提问:“开办养老机构有哪些支持政策?”宿迁市泗洪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四军从建设补助、运营补助、护理员补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助等类别加以说明。围绕另一网友“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安全性如何监察”的问题,李四军介绍,“我们每年都对养老机构、敬老院的院长和护理人员进行服务标准、技术技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通过出台各类规范维护机构老人的合法权益,还定期组织入院老人满意度调查,设立举报电话,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及时依法予以处理。”
宿迁市泗洪县民政局局长许瑞总结道,过去三年,泗洪县投入约1.5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以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对农村养老工作进行创新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硬件设施相对简陋、养老人才队伍缺乏、社会养老观念滞后等短板。接下来,泗洪县将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机构保障失能老人,用社区点、睦邻点等多种措施保障居家老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保障性养老”的泗洪品牌。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正邦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全场总结。陈正邦指出,半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大量实践,老龄文明实践基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老龄事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扬州、宿迁两个实践基地分别以城市、农村的养老服务建设为主题展开分享,非常好地诠释了老龄文明“以人为本”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两地的做法为构建城乡“老有所养”的基本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智慧和方案,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
研讨会全程在“老龄文明”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新华网、我苏网、荔枝新闻、交汇点新闻、新江苏、紫牛新闻、zaker南京、新浪网等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同步直播,全网点击量达141.9万。
扫码回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