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民造福,以昂扬的精气神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质效提升的好势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再过半个月,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越光有机水稻就将开镰收割了。得益于当地探索出的不施化肥、施绿肥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土壤地力持续提升、水稻品质更加优良,预测亩均收益将由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而全村务农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享受产前、产中统一服务,也使增收有了保障。
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好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地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用“科技”赋能来为有机稻米产业保驾护航,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以来,江苏紧紧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超过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407.1万吨,比上年增加6.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江苏把“就业”作为加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突破口,探索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这一创新模式,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难题。今年47岁的常州市民吴永菡,从原单位下岗后,一度失业在家,经过家门口的相关培训,不久前成功入职专业养老服务机构。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藻江社区居民吴永菡告诉记者,现在收入挺好的,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自己挺满意的。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藻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任莉说,充分发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居民的“零距离”优势,让居民真正感受到“量体裁衣”般的就业创业服务,累计上半年培育的养老护理员已超过800人。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苏把受益面广、关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并实行项目式管理、清单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目前今年的55件民生实事项目实现“进度过半、任务过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全省各行各业也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学赶超、奋力拼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昆山市委常委,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敏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要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昆山开发区铆足干劲拼经济,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竞逐元宇宙、新能源等未来新兴产业,布局咖啡产业等高端食品新赛道,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南京市玄武区文旅局副局长张皞说,总书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并提出了“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要求。玄武区成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联盟,进一步把文旅产业与夜间经济、消费升级、老城更新有机结合,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升级扩容、增点扩面,打造历史与人文交融、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玄武文旅金名片。
江苏中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工程技术部部长李喜全告诉记者,习总书记的勉励再一次点燃了大家为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激情。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添砖加瓦!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尹美又 杨国 镇江台 常州台 昆山台 连云港台 淮安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