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着力打造群众性创新活动品牌 助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2023年07月27日 17:28:32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公布,省总工会推荐的3名一线职工主要完成的项目获三等奖。 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合理化建议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认定等群众性创新活动,职工创新创造愈加焕发出蓬勃活力。

  搭建平台 激发创新创造动能

  围绕有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难点,国网无锡供电分公司一线职工刘志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在有源配电网保护方法研究、装备研制、现场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农作物保护剂原有生产技术不足的问题,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一线职工王海波从间苯二甲腈纯度、核心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创新攻关。

  “低时延、高可靠有源配电网精准保护技术创新及应用”和“绿色高效百菌清清洁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这两个获得2022年度江苏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的工人创新项目,是省总工会从其认定的2021年度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推选出来的,主要完成人刘志仁、王海波还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省总工会厚植职工创新创造“土壤”,推动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将一线职工科技创新成果等作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晋升的重要参考。同时,积极为职工搭建创新阵地和展才平台。比如将职工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活动等等。

  强化激励 让更多一线职工“敢首创”

  为研发团队提供薪酬包计划、股权方案等激励政策,奖励股票市值超20亿元;将每年8月定为全员微创新月,每年超过1.4万人参与,提案建议1.5万多件,30余人获省市级“十大先进操作法”、亨通创客大王称号。在江苏“产改”首批试点企业的亨通集团,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蔚然成风。

  江苏各级工会不断呼应一线职工渴望成长成才、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等需求,加强荣誉激励、促进待遇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自豪感、成就感。省总工会广泛征求219家工会、659家企业、8652名职工的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推进职工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产改”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估内容,纳入省总工会常委会工作要点。给予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资金资助,推荐申报全总职工创新项目补助资金,15名一线职工项目获得全总补助250万元。各级工会鼓励企业按职工创新贡献参与分配,大力推行“能级工资”,打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发展互通渠道,让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创造智慧充分释放。

  南通通州区在全省率先出台“职工说了算”产改评价机制,为职工提供了“首创”的舞台。2022年通州企业职工提出“小发明”“小革新”“小建议”等2万多条,创造经济效益超9000万元。

  迸发活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面对立体织物激烈的市场竞争,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技师刘延友带领团队先后攻克高性能纤维成网、叠层针刺固结等多项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他发明的“一种密度可调可控的针刺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继被认定为江苏省职工十大发明专利后,经省总工会推荐,在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组织的中国专利年度奖中荣获一等奖,用创新开拓了针刺产业的广阔前景。

  此前,江苏省共有4位一线工人经全国总工会提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数量居于全国前列。省总工会遴选的两件一线职工参与研发的发明专利,分别获得第21届和第22届中国专利奖优秀项目奖。2021、2022年59名职工获得中国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和中国专利年度奖,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首位。上月底公布的首届江苏专利奖获奖项目中,企业为专利权人的占比72.7%,且金奖项目均来自企业;获奖个人中,一半来自企业,省总工会推荐的一线职工创新项目分别获得银奖和优秀奖。近三年,省总工会提名9名一线工人获得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一线职工累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分别达到134421件、924273件和341427件,占企业为第一专利权人的比例分别达到46.05%、43.19%和50.62%。数据充分体现江苏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广大职工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

  (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通讯员/谢丹娜 李高祥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