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客户端讯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了落实我国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的“建设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倡议,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总体部署,在江苏省卫健委指导下,7月2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非洲医学人才(江苏)研修班”在宁正式开班。16名来自桑给巴尔基文吉区医院、查克查克医院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医院的学员将在江苏进行为期十天的培训,部分骨干学员将进行90天的培训学习。来自非洲的医学人才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学习包括急诊急救综合诊疗技术和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技术在内的先进诊疗技术和经验。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鲍军、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出席了开班仪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鲍军表示,江苏自1964年开始向桑给巴尔派遣医疗队,并在桑给巴尔开展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宫颈癌筛查项目等公共卫生项目,为中非合作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希望参与此次研修班的16名非洲医学人才能将培训所学技术带回国,造福本国人民,并以此次研修班的举办为契机,共同推进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扩大江苏与埃及和桑给巴尔在卫生领域的务实合作,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指出,近年来,江苏秉承“真实亲诚”的理念,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成果,积极推进与非洲国家务实合作,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江苏省唯一参与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医院,在远程会诊、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等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本次研修班顺利开班,既是中非友谊不断深化的象征,也是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表示,江苏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数十年来参与援外医疗人数达到了60人,作为江苏第一支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戴传孝教授在当地完成了首例“断肢再植”手术,为非洲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此次非洲医学人才研修班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在急诊医学和消化内镜领域开设理论培训、体外模型训练、动物活体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希望16位来自非洲的医学人次在专家指导下深入学习、交流和实践,切实提高非洲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在16位研修班学员中,来自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医院的Hossam Salem教授是消化内镜领域的专家,他表示此次参加研修班是自己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希望能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学习到先进的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技术并把这项技术带回埃及,以提升埃及消化内镜技术水平和癌症早诊早治水平。来自桑给巴尔基文吉区医院的医生Hamid Sheha Idrissa表示,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他曾在中国就读医学院长达6年,会说一些中文,对中国的感情也很深。由于桑给巴尔当地急救设备紧缺,医疗水平也比较低,江苏此前曾向桑给巴尔捐赠了许多先进的急救设备,Hamid Sheha Idrissa希望此次参加研修班培训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以提升急救水平,造福桑给巴尔的民众。
本次研修班是新时期中非卫生合作创新探索,江苏省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按计划推进中非往来交流并举办专科技术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对口医院专科发展和骨干人才梯队建设贡献江苏力量,助力非洲医疗保健事业发展,造福当地民众,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记者/李森颖 通讯员/赵黎黎 侯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