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精品生产为抓手,以艺术创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奋力推动文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走进涟水县大剧院,2023年度江苏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正在带妆彩排。据了解,该剧以轻松幽默的轻喜剧形式讲述了在苏北大运河边的旗杆村,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党员管得宽,爱管闲事、好管闲事、常管闲事,带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故事。“我在里面饰演的‘管得宽’这个角色,是一名基层党员。他要表达的是在我们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现在老百姓已经全部脱贫了,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还有一些陋习,比如说封建迷信、赌博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管得宽’通过一个自身基层党员形象把这些事情全都扭转过来,展现一个基层党员该有的风范和担当。”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

近年来,随着演出市场的悄然变化,不少剧团都陷入了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停滞状态。如何让老戏唱出新花样,让观众重回戏曲市场?涟水县淮剧团创新传统表演程式,陆续推出“村官三部曲”和“党员三部曲”等一部部“土味”淮剧作品,用演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唱农民的腔,在浓浓烟火气中拴住老百姓的心。目前,涟水县淮剧团演出市场已从淮安延伸到大江南北,在本土形成了“剧团送戏、乡镇要戏”的喜人局面。

涟水县淮剧团从“艰难求生”到“浴火重生”的蝶变,只是淮安市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淮安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戏曲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市直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整合原有的省淮海剧团、省长荣京剧院和市淮剧团等,成立市级文化艺术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培养、改进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效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做强做优。

国家二级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荀派”传承人朱俊好说:“作为一名院团的青年演员,感受到了成立艺术中心之后,对各个院团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地发展和提升,不仅打通了院团之间的青年演员的交流,也让我们院团青年演员在业务方面得到了更多的舞台实践和锻炼。 ”市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李斌说:“市级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以来,我们三个院团按照各自院团的特点,都创排了两到三部精品剧目,其中一部剧获得了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优秀剧目奖,并有多部优秀剧目在全国展示展演。我们也打通了进人渠道,有30多名优秀的青年演员进入院团,成为院团发展的后备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由现在的‘物理融合’实现‘化学反应’,实现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局面,为淮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随着文艺院团的推陈出新,淮安的文艺创作也迎来了一次新的繁荣。大型现代淮海戏《荡湖船》成功排演、《借靴》剧组受邀参加全国地方戏展演、大型现代京剧《杰出楷模周恩来》参加第四届江苏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展演,“恩来系列小戏”《春风化雨》入选首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持续开展送戏进乡村、进社区、艺术鉴赏普及等活动,累计完成惠民演出数百场。

“今年的7月5日至7日,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了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让我们感受到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在全市层面上面激发基层文艺院团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制订了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实施‘五大行动’,扛起淮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让涟水现象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在全市乃至全省层面上全面开花,梨香满园。”市文广旅游局艺术处处长杨晓竹说。
(来源:无线淮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