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小区自主分类率,从7月10日起,运营单位给铜山区铜山街道娇山社区管道公寓200余户居民免费发放了印有二维码的厨余垃圾袋。两周时间过去了,使用效果如何?7月22日上午,本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采访。
当天下午,当记者来到管道公寓时,看到运营单位——徐州新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两位宣传员胡凤领和杨会丽正在整理手中的《管道公寓源头分类示范小区二维码巡检追溯表》,表上分列记录着巡检时间、垃圾袋号、户号及姓名、分类成效。
“把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发到居民手中后,每天有近百户居民使用。我们问了一些没使用二维码垃圾袋的居民,他们解释说因为垃圾袋质量好,所以用来装别的东西了。”胡凤领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垃圾袋质量好反倒成了硬伤,但她们上门宣传时还是劝大家使用专用垃圾袋。令胡凤领欣慰的是,虽有部分居民将二维码垃圾袋用作他用,但该小区的自主分类率已从之前的40%提升到现在的60%。
“我们每天都会检查,发现有的厨余垃圾里夹杂了少许的纸或者火腿肠包装。”杨会丽告诉记者,小区3号楼3单元的赵阿姨虽然用了二维码垃圾袋但没有分类,她们溯源找上门后,才知道老人还不清楚怎么为垃圾分类,于是她们多次上门去教,手把手地教赵阿姨做好分类。
“您领垃圾袋了吗?”“领了。”“领了要用起来,用来装厨余”……自从二维码垃圾袋在管道公寓推开使用后,胡凤领和杨会丽每天都要重复类似的话。胡凤领说,一次她追着一位老人提醒,却被训斥了一顿。“那个大爷本着脸训我说,‘见一遍说一遍,你们不烦吗?都说八遍了,还怕我记不住啊’。”胡凤领说,即使被训了心里也舒服,至少老人已经知道扔垃圾前要进行自主分类了。
小区9号楼2单元的姜先生是使用二维码垃圾袋的坚定支持者,他告诉记者:“以前我对垃圾分类也没怎么上心,可收到免费发放的二维码垃圾袋时,我真怪感动的。人家都那么用心了,咱再不支持,就说不过去了。分吧,麻烦就麻烦一点,养成习惯就好了。”
杨会丽说,自主分类率20%的提升是对她们付出的最大褒奖,她们会继续努力,也非常有信心再提升一个20%,“毕竟现在才用了两周,我们相信三个月肯定会大变样,会有大收获。”
铜山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科科长周通表示,让“新时尚”变成“新习惯”,宣传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管道公寓自主分类率因为二维码垃圾袋的使用而明显提升,证明这一举措是正确的、有效的。下一步,会联合运营单位,再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夯实知晓率进而提升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