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半,徐州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一批城建重点工程迎来新进展:方特乐园如期开园,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16座车站已封顶13座,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
城建重点工程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记者日前从徐州市重点办获悉,2023年全市城建重点工程共安排五大类、100个项目(年度计划开工99项),截至上半年,已开(复)工75项,开工率为76%,完成投资约192亿元。
提早谋划促开工
盛夏时节,走进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配合默契,繁忙作业,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项目9标段现场负责人介绍说,该标段已进入房亭河特大桥桥面施工阶段,计划明年2月完成主线桥的合龙,目前全标段已完成总产值的60%。
战高温、斗酷暑,赶节点、抢进度。记者走访多个城建重点工程发现,各项目均以“拉满弓”“上满弦”的精神状态,全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委、市政府基本明确2023年城建重点工程计划后,全市各相关单位提早开展方案设计工作和基础情况摸底调查,市重点办同步加强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强化方案的统筹系统谋划、要素资源整合、各专业技术的衔接和设计质量要求。
根据工程推进过程中发现的工程开工后实施缓慢的问题,市重点办有针对性地采取压力倒逼的方式,要求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和绿化迁移方案必须与主体方案同步开展设计。截至上半年,今年135个新建子项中,127个子项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作,117个子项完成方案审批。
全程护航促进度
高架快速路项目利用当前施工黄金季节,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建设单位积极性,掀起大干高潮;轨道交通项目以关键节点为主线,倒排施工计划,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今年以来,市重点办适时调整调度重点,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历史文脉传承和补短板民生项目等30个投资体量大的项目,按每周进行调度,紧盯项目建设,及时形成实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资。
“终于赶在汛期前完工了。”近日,市城建重点工程长安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项目负责人长舒了一口气。这条北起三环南路、南至欣欣路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在满足交通畅通的同时,还改造了排洪箱涵。
按照年初排定的节点计划,市重点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建立和完善问题清单销号机制,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对滞后计划的项目进行交办、催办和督办。同时,督促严格执行交通围挡、扬尘防治、安全生产等各项管控措施,并将其纳入每月责任目标考核,以考核促提升、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提实效。
争分夺秒促提速
聚焦下半年,瞄准年度目标,各城建重点工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闯干劲,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
7月初,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丽水路站—市政府站区间右线顺利贯通,为站后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线28个盾构单线区间已贯通21个,7台盾构机正在施工。地铁集团倒排工期,认真梳理关键工序,加大优势资源投入力度,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再提速,加快实现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全线“洞通”,城东大道高架快速路所有工程年内全部完成;对补短板民生项目再提效,易淹易涝项目聚焦关键环节和堵点精准破障,通过表格化、清单化方式明晰具体任务,压茬推进、责任到人;老旧小区改造、“北热南送”城区供热管网建设工程年内将全面完成,确保每项工程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该负责人表示,市重点办将继续会同各责任单位坚持目标导向,每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完成投资情况和清单问题解决落实情况,督促各责任单位对照项目时间节点,争分夺秒、克难前行,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民心工程,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范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