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使命,一支来自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追忆根思”实践团队日前走进泰州市,开展了为期5天的党史学习活动。
7月6日,“追忆杨根思”实践团赴杨根思烈士陵园学习。步入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让大家肃然起敬。陵园内的纪念碑上,陈毅元帅敬题“杨根思烈士碑”,彭德怀元帅题字: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他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雄宣言,激励了无数人,是杨根思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们向杨根思烈士像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
展览馆中,一幅幅展板详细地介绍了杨根思烈士的生平事迹。杨根思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300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之路是一条战火淬炼之路。从童年遭遇的不幸,到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从“战斗模范”到“爆破大王”,最后投身抗美援朝战争,英勇奋斗,就义小高岭。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观后,大家纷纷表示,烈士业绩垂青史,留得精神在人间。深切感悟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继续前人的路,走的更高、更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先烈的无限缅怀和对英魂的敬仰,化为现实中不懈奋进的动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实践团成员们渴望为杨根思英雄精神的传播尽绵薄之力,她们利用自身英语专业特长,联系二十大报告精神,在纪念馆为游客进行双语宣讲,传播杨根思事迹,并主动把“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翻译成英文,助力红色精神的国际传播。
“追忆杨根思”实践团还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学习。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新馆从“中央决策、发展华中”、“挺进苏北、东进黄桥”、“立足黄桥、团结抗日”、“统一战线、纵横捭阖”、“自卫还击、决战黄桥”、“合力同心、奋勇支前”、“革命精神、光照千秋”以及“中国历史文明名镇——黄桥”等八个方面对黄桥战役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介绍了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体现了黄桥人民支前的满腔热情,呈现了新时期名镇黄桥的崭新面貌。
为进一步了解退伍军人政策服务现状以及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史实,在泰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实践团队深入走访了抗美援朝的退役老兵徐长根。徐长根,1951年3月入伍,经过1个多月短训,1951年4月随部队奔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
由于在抗美援朝中被炮声震聋了耳朵,徐长根老人的听力大部分丧失,尽管听力受损、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但记忆力却很好,94岁高龄仍精神十足,入朝作战的大部分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当听说河海大学的学生渴望了解他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老人兴致勃勃地参与采访,向同学们讲述了抗美援朝那段战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抒发了老一辈革命战士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身上的伤疤、失去听力的耳朵,都是老人为国家做出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
“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既然选择上前线,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徐老坚定地说。徐老语重心长地叮嘱实践团:“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坚持奋斗,报效祖国,把国家建设得富强起来,谁也不敢欺负!”
为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实践团队带着慰问品前往白马敬老院。这里有许多孤寡老人,其中不乏退伍老兵,这些老人其实在敬老院中都会感到孤独,实践团的到来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光是坐在一起聊聊天就让这些老人开心不已。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沈骁 通讯员/王安琦 伍树倩 程仪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