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4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在镇江召开。会上,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有关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等约200个单位近500名代表齐聚,共谋发展。
“镇江拥有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1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中心,以及多个船舶海工领域的‘单打冠军’,形成了完整产业体系。”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介绍,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坐落于镇江的江苏科技大学,在10多年的时间里向全国500余家企业输送造船工程师近2万名,被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今年上半年,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全产业链应税销售同比增长38.8%,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蓬勃态势。
记者了解到,镇江船舶海工行业目前有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从螺旋桨到消防水炮、从动力“心脏”到电力“中枢”……镇江船舶海工产业链配套齐全,且多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成套关键设备,船用中速柴油机、螺旋桨、环保电站、船舶电器、船用系泊链、救生艇柴油机等6个产品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我们也借此机会,发出镇江好声音,扩大城市朋友圈,寻找最佳合伙人,与更多朋友一起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上乘风破浪。”会上,马明龙向参会的船舶海工企业发出邀请。现场,镇江市人民政府与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签署了8个科技类投资合作项目、27个重大产业项目。
记者发现,本次签约的科技合作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聚焦船用发动机、船舶智能系统、海洋开发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为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将联合省内各方优势资源、高校资源、人才资源,组建一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占金锋透露,公司将与镇江联合打造一所行业一流的设计研发院所,提升江苏海洋工程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助力江苏船海工业发展。
会议供需对接发布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船舶制造企业、新材料企业、相关高校专家就船舶制造与关键配套、绿色智能发展等主题发布供需合作信息,互通资源。“我们把精英企业界召集起来,一方面是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向企业介绍提供支撑的政策、服务。”江苏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告诉记者,此次对接,不仅为企业提供交流平台,还就企业关注的海工行业金融政策、自转数改政策、信息化政策做专项解读,为江苏船海工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据了解,目前,镇江已形成镇江高新区特种船舶与海工船舶配套设备、扬中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两大产业基地,镇江全市船舶海工行业领域累计有9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享受国家首台(套)保险补偿,13个装备获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围绕‘四群八链’,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充分展现镇江狠抓‘强市之要’、聚焦项目攻坚、做强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马明龙表示,镇江将以船海产业为一大主攻点,抢抓产业风口,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更加完整、更具特色、更有韧性的船海产业链。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柳放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