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抗击暴雨 早启动!快应对!

2023年07月13日 10:40:34 | 来源:连云港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月10-11日,连云港市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部分农田出现积水、农作物受淹,按照“早启动、快应对”的要求。

  全市各乡镇第一时间部署和安排防范暴风雨工作采取镇村联动、社会联合、多渠道联系等举措,凝聚力量抗击暴雨,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由于地势低洼导致雨水倒灌,不少蔬菜也出现了倒伏的情况,种植户正忙着将大棚里的水往外排。

▲ 雨停间歇,村民迅速挖开几道口子排除积水。

▲ 农技专家指导农民做好在田农作物管理

  为应对这场预料中的暴风雨,连日来,灌南县立足于早、着力于防,细致扎实做好暴风雨防范应对准备工作。通过会议、微信、短信、QQ、村村通广播、电子显示屏等途径发布预警报告,提醒大家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努力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 农民在雨后为农作物补施化肥

▲ 农技专家下田查看雨后农作物生长情况

  这次强降水,灌云雨量特别大,灌云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1951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为降低城区和农业生产田地的涝水,11日凌晨,灌云县迅速开启五灌河挡潮闸预降水位,同时所有节制闸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全力以赴确保安全排涝。

  据气象部门预报

  12-15日,18-19日

  我市局部地区仍将有多次雷雨或阵雨天气

  其中13-14日降雨过程明显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汛期各项防灾抗灾减灾措施的落实确保在田作物生产安全

  一是迅速落实抢排降渍。要用足机械动力突击排水,已出水的田块,要迅速清理农田内外沟系,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使水稻露田通气,降低玉米、大豆、花生等旱地作物田间土壤含水量,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对淹没时间较长的水稻田块,在阴雨天气时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宜逐步脱水,维持浅水层,有条件的可进行日灌夜排,促进恢复生长。二是因苗分类抓好田管。水稻生产上,当前我市水稻普遍处于有效分蘖期,对淹水的耐受性较高,没顶淹水3-4天仍会有较强活力。对于迟播迟栽、目前群体偏小田块,在前期基蘖肥施用基础上,可酌情补施平衡肥,争取适期够苗;适期栽插、发苗较好但平衡性差的田块,够苗前尽早施用少量氮肥“捉黄塘”、促平衡;僵苗不发田块可先喷施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待苗情转化后再追肥促长;部分受强降雨影响出现积涝或短时渍涝,肥力流失严重的低洼和排水不畅田块(特别是直播稻田块),要少量多次补施氮肥,直到苗情转化。用肥量掌握在每次尿素5-8公斤/亩左右,配合施用硅钾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叶、蘖、根快长。玉米等旱地作物生产上,针对部分作物受渍根系活力下降的实际情况,在搞好补肥的同时,可进行根外喷施叶面肥(春泉883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快肥料的吸收利用,促进恢复生长;在田间好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松土培土壅根,促进通气,增强根系活力和植株抗倒能力。设施蔬菜、设施花卉生产上,对具备收获条件的要及时组织采收、抓紧上市;要及时加固修复受损设施,雨停后要及时开棚通风透气,降低棚内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型病害的流行;天晴后注意遮光,防止雨后骤晴造成植株萎蔫。受淹损失较重的田块,要及时联系保险公司,配合做好查灾核灾工作。生产上要及时进行补种改种,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大田可以采用直播稻栽培方式进行补种,或改种鲜食玉米、鲜食大豆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设施蔬菜上可以改种叶菜类、芽菜类等生育期较短、有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降低灾害损失。三是强化病虫监测防控。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确地做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专业化防治和稻田杂草(杂稻)的防除工作。要根据受涝渍后作物病虫发生的新特点,区分类型、分类做好重大病虫防治。要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落实农药安全使用措施,确保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四是强化气象灾害防御。七、八月份是我市强降水、大(台)风、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多发季节。要始终做好田间沟系排查配套,确保能排能灌,提高抗灾能力。关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制定防灾减灾技术预案,做好旱涝、极端气温等自然灾害防御工作。要分析在田作物的苗情长势,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切实提高田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