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在仙林校区举行第五次文科发展大会,发布实施文科建设十大计划。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线上致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法学家公丕祥,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朱晓进,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赵玉蓉,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校长华桂宏等全体在宁校领导出席大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领导、文科教授代表、文科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大会。
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主持。
校长华桂宏以“守正创新、勇立潮头,开创南师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作主旨讲话。他全面总结了学校五年来文科工作的主要成就并回溯南师文科发展史,将其经验凝练为六个方面:一是底蕴深厚;二是大师引领;三是开拓进取;四是改革创新;五是整合分化;六是交叉融合。结合文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在建设一流大学、最好南师的征程中,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开新局”。并提出南京师范大学文科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具体内容为:马工程建设引领计划、人才培养培根铸魂计划、哲社名家大师引育计划、南师传世经典培育计划、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新文科交叉创新计划、文科重点平台攻坚计划、文科国际学术影响提升计划、社会服务能力拓深计划、文科发展保障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在采访中说:“人才培养培根铸魂计划,我们要打造国家一流专业群,培养一批国家级'金课',建好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推进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计划,强化'本研''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建设,积极谋划筹建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和江苏对新时代文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新文科交叉创业计划,我们要打造文科学科的交叉学术中心,探索文科学科的交叉特区建设,有组织化地推进新文科交叉项目,推动跨学科学者学术交流,来培育跨学科的交叉团队。"
会上还举行了南京师范大学文科发展基金启动仪式。
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基地,江苏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基地等基地揭牌,至此,南京师范大学文科类基地已达19个。
据介绍,南京师范大学连续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高校。学校5个A类学科中,除“双一流”学科地理学以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这4个均为哲社学科。15个B类学科中,11 个为哲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与省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校 14 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有11 个文科。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1 全球前 1%学科。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实力稳居全国前 20位,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学院郁贤皓教授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出版《李太白全集校注》,被誉为 “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和集大成之作”,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第四届政府出版奖图书奖等重要学术奖项。方向东和王锷教授历时十六年,整理出版了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百科全书”的《五礼通考》点校本,为传承中华礼乐文明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吴康宁教授长期致力于探索“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社会学,深入研究教育政革的“中国问题”和社会支持,他的著作 《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徐授科 王尧 通讯员/李敏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