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10集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从6月18日起,已经登陆江苏、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甘肃、新疆10家省级卫视和芒果TV、优酷、爱奇艺、腾讯等网络视听平台。十档节目干货满满,知识性强,文化韵味浓厚。节目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感悟?是否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来听听参与节目录制的外景主持人以及中外青年代表们怎么说。

《中国智慧中国行》节目中所举的例子,大多是老百姓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通过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案例,增强了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讲述生动点例,达到了故事从群众中来、道理到群众中去的效果,让“高大上”的理论更具“烟火气”。例如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村庄处于天坑底部,四周是绝壁合围,从村口到村底有1000多米,想要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的情况下,硬是用七年时间,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克服了千难万险,修成了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出山的“绝壁天路”。


《中国智慧中国行》外景主持人徐巍感慨到,下庄村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她在采访中有时会很恍惚,过去那么闭塞穷困的地方,能有今天的幸福,真的就像做梦一样,但它真的就发生了。中国发展的故事就是由一个个下庄村故事组成的,在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故事里,大家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十档节目从“天下为公”等十个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重要理念入手,用电视语言、面向大众,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融通起来进行深入诠释和生动展现。


《中国智慧中国行》外景主持人马丹妮说,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用各种各样艺术手段全方位的表达,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到、透彻地感悟到这些词背后的深层的意义。她特别希望能够有小到十几岁的孩子,上到八九十岁的长辈,都能观看这个节目,而且通过这个节目,体悟到不同的感受,了解到不同的古语关键词背后的故事,最后结合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除此之外,节目特别注重面向年轻受众,力争在时态、语态和生态等多维度与年轻受众实现同频共振。30多位来自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青年代表,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代表,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观众,共同参与了节目。让年轻人的声音成为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感染力,彰显了节目的青春气质。


中外青年学生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马来西亚籍大学生郭圣杰告诉记者,他参与的这期节目录制,是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在马来西亚,很多小伙伴都知道“郑和下西洋”,但大家只是从课文上,去片面地了解。通过节目,他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领悟到其博大精深,这次参与节目录制令我印象深刻,舞台非常好看,节目形式也很丰富,收获也很多。未来他也会把自己的收获、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远在马来西亚的朋友们分享。


中外青年学生代表、南京大学大学生刘一醇表示,现场的互动、外景的探访、情景的演绎,让大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全的了解、更深的把握、更新的认识。比如她录制“自强不息”那期节目的时候,以前自己对于“自强不息”这个词的理解更多的来源于书本,但是在现场听到了中外专家学者对“自强不息”的重新定义和阐释之后,让我了解到“自强不息”在新时代的深厚意涵。作为一名南大青年学子,我也会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智慧中国行》节目,在稳重大气的理论节目中增添了年轻人喜欢的“酷炫”味道,用新潮的话风让节目接地气。并且用海内外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语言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对内对外传播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传扬中国精神。
(《零距离》记者/张琰 编辑/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