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苏各地高校相继举办2023届毕业典礼,万千学子满载收获,奔赴下一程山海,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今天(6月20日)下午,南京大学举行了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年,南大共有14名本科毕业生获得南京大学“青苗奖”,他们将赴基层、重点领域和艰苦行业一线,谱写“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人生篇章。同时,还有27名同学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支教扶贫工作。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生代文泽将前往南京大学定点帮扶对象云南省双柏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服务。他说,自己不只想做孩子们“远方来的老师”。“我来自西北,希望毕业之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作为志愿者,我们做的不仅是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承担乡村振兴的工作,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2013年,云南省双柏县成为南京大学定点帮扶对象,南京大学一批批优秀学者、青年干部跨越1800公里,扎根双柏,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提高当地“造血”能力。2019年,双柏实现脱贫摘帽。
甘肃天水、云南双柏的两段乡村支教经历,48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是南京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生王博言践行“无志愿、不青春”的最好证明。毕业了,他将开启新的里程,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靖远县开展志愿支教服务,“在这样不断熟悉支教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大学生支教对于当地主要是文化、教育帮扶的理解,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其实是讲好一个个中国故事的体现。作为一个即将出征的志愿者,我将把三尺讲台作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阵地,去当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积极投身科教兴国事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边疆建设、乡村振兴的前沿,他们在基层认识国情,提升能力。
“牢记使命,强农兴农,献身祖国,服务人民……”在洪亮庄严的宣誓声中,南京农业大学2023届4362名本科生、2425名硕士生和300名博士生从此处载梦起航。
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的吴舒湉表示,毕业后会带着南农大给予的知识和能力,赋予的情怀和理想,自觉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练就兴农本领,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毕业前夕,中国药科大学为全校的毕业生党员上了一堂党课,勉励大家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事业中,展现青春风采。据悉,今年药大有16名毕业生党员选择扎根中西部地区和祖国边疆地区,杨珊是其中一员,她将回到家乡云南昭通。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家乡的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