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迁市宿豫中学的丁成闯老师跳下近10米高的大桥,从河里救下一名女子的事迹感动全网,更引起了人民日报等40余家媒体平台广泛报道。
在宿豫,还有很多像丁成闯老师一样的“好人”,捐献器官为6人带去新生的王万冲、联手施救坠河车辆的“七勇士”、为林业奉献一生的“古树保护神”张用宪......他们用自己的点滴善举温暖人心、照亮他人。在宿豫这片好人热土上提起“他们”的名字,许多人都肃然起敬,对名字背后的闪光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因为这些“好人”出自宿豫,来自身边。
大爱让生命延续,让6人重获新生!2022年的大年初三,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家住宿豫区的居民王万冲因病离开了人世。按照他生前意愿,王万冲的家人将他的器官进行了捐献,让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人间,为6位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王万冲是河南省巩义人,2009年来到宿豫创业安家。生活中,他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先后参加志愿活动100余次,在他生命终止的时刻,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他人。
“七勇士”联手施救坠河车辆.2023年3月6日下午5点左右,在幸福大道世纪河梨园湾段,一辆面包车疑因车辆爆胎,不慎掉进河里,车内两人被困。在危急时刻,七位热心人士先后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撬棒、钢管、安全锤展开一场生死救援。施救者杨勇试图用扳手砸开驾驶位车窗,但由于水中阻力较大,拿在手里的扳手使不上劲,杨勇便赶紧站到面包车顶上,一边尝试破开前挡风玻璃,一边呼喊路人前来帮忙。听到呼喊声,又有几名路过的行人拿上现有的工具冲了下去。“衣服都没来得及脱,直接就下去了。用钢管把车窗破开,左边破开后,我摸到了一个人,就喊大家赶紧来帮忙。”施救者姜继卫说。据了解,杨勇、李威威、姜继卫、吴新闻、李振武、唐德高、马银东“七勇士”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中有工地工人、村医,还有个体户,虽然职业不同,但勇于奉献、伸出援手的善举却达成共识。整个救援过程仅三分钟,在场的围观群众纷纷为救人“勇士们”竖起了大拇指!
老人丢失瓜苗钱 警民合力救助。2022年5月6日上午,70多岁的老张老两口在集市售卖自己培育的瓜苗,却发现卖了一周瓜苗攒下的350块钱丢了!这份辛苦钱,来之不易,他们急坏了。来龙派出所副所长刘传祚带队处警,经过详细询问和一番查找并无收获,他见两位老人不停地抹眼泪,便准备自己掏钱弥补老人的损失,此时现场已有很多群众围观。“不能只让民警出钱,我们也出点。”围观的群众中有人提出,就这样大家纷纷解囊相助。刘传祚专门到附近店铺兑换了200元现金,就这样你5元,他10元……大家一起凑了300多元递给老人,拿到大家捐助的现金后,两位老人感激不已。
危难时刻 勇救落水群众。2021年2月4日22时许,珠江路派出所接110指令,称辖区一道闸有人落水,民警葛恒随即带领辅警祁胜超、王文轩,用时不到三分钟就赶到事发地点,到达现场后发现落水地点偏僻无灯光,并与岸上有三米高垂直距离,没有着力点和较好救援位置,水深四米多,施救难度非常大,因无着力点,葛恒只能趴在宽不足10厘米的石条上施救。眼看吴新军的身体透支要沉入水中,葛恒果断伸腿让老吴抓住,因夜晚天气寒冷加上体力透支,老吴意识渐渐模糊,“坚持住!快醒醒!”葛恒一直在鼓励老吴,为后续增援争取了宝贵时间,十多分钟后黄河救援队到达现场,葛恒和黄河救援队合力将老吴救上岸,送往医院救治 。救上岸后葛恒三人已经累瘫在地,“是真累、是真紧张,好在人没事!这个警才算出完!”葛恒说。
痴心60载 守护“只此青绿”。86岁高龄的张用宪是宿迁市宿豫区退休林业专家,古树保护志愿者。对宿迁哪里有什么古树名木?最老的有多少岁?哪株古树最富有传奇色彩?这些信息他都了如指掌,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古树保护神”。60多年来,他以林为伴,将挚爱融于茫茫林海,在保护古树名木的道路上行程5万多公里,找到4237棵古树,手绘《宿迁市古树名木分布图》,撰写了7万余字的《宿迁古树名木志》。他一直践行着爱绿护绿的初心,守护古树名木,赓续地方文脉,无怨无悔地将余热奉献给社会。
近年来,宿豫区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选树身边好人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擦亮了“宿豫好人”品牌,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为建设“好人之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推选出中国好人21人、江苏好人37人、江苏省道德模范5人、感动宿迁人物21人、宿迁好人7人、宿豫好人88人、宿豫榜样39人。
点滴善意,汇成江海,熠熠烛光,照亮希望。在宿豫,无数的平凡人用自己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凝聚了“好人”力量,温暖着这个社会,他们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宿豫人开始加入好人的行列。从小事、好事、善事做起,用满满的爱推动了城市文明的进程,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