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技师,一般是行业内”塔尖型”技术高手,可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前不久,江苏省人社厅公布了2023上半年全省特级技师评审结果,来自全省各地各领域的41名获评特级技师,他们在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先进技术成果促进生产力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突出业绩。
他们厉害在哪?先来看看部分技能”大咖”的风采。
禹云长(变压器互感器制造工特级技师)
现任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特高电压特大容量电抗器总设计师,在电抗器理论和关键技术上打破国外垄断,攻克电抗器局部过热、振动超标、器身冷却三个世界性难题,是我国首位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高技能人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工匠、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雍 宁(电工特级技师)
现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从事先进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岗位, 31年来,他完成技术开发、生产线改造、进口设备国产化、流水线编程等项目400多项,为企业创造效益4000多万,节约设计改造费用2000多万。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大工匠等荣誉,领办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沈建根(化纤后处理工特级技师)
现任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化纤后处理生产总负责人,30余年一直扎根在生产一线,先后攻克了仿棉、仿麻、仿毛等多个大类差异化产品的技术难点,还致力于智能智造赋能化纤生产,设计开发的智能检验设备做到了95%的产品外观检验无人操作。他还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累计为恒力培养高级技师46人,技师223人,高级工1246人。
……
尽管无法一一列举,但从他们的履历中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人生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有毅力、肯专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然,这些技能人才“拔尖”,离不开施展才华的舞台、向上晋升的通道、脱颖而出的机制。
江苏去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像禹云长、雍宁这样的特技技师,已有128位。目前江苏技能人才总量达14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5万人,相当于每万名劳动者中有975名高技能人才,总量和密度全国领先。
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沃土,也更加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人才中心和创新版图的新形势新环境,如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如何让技能人才更加适应新变化?6月16号召开的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推进会上,江苏又有新的部署和安排,总结起来,就是下好“五子棋”,让技能人才更出彩。
铺路子
更多培训让技能人才长本事
技能培训,是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必备环节。
江苏一直致力于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去年启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83.1万人次,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8.6万人次。
技工教育,是培育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
江苏坚持产教融合、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全省27.6万名技师学院在校生中,高级工、技师占比达到了49.8%,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全省技工院校还组织“百校千企万岗”技校助企送工专项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超40万人次。
未来三年,江苏将以建设“技能江苏”、培养“江苏工匠”为牵引,探索在设区市建设技能型社会试点,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技能型企业。提高先进制造业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聚焦就业培训上岗率、职工培训稳岗率、创业培训合格率,线上线下发力,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效,面向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稳定在1450万人以上,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稳定在50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架梯子
深化评价改革畅通晋升渠道
有了“铺天盖地”的技能大军,也要有“顶天立地”的塔尖高手。打破隐形“天花板”,畅通职业晋升渠道至关重要。目前江苏已有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3485家,去年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4.9万人次。
未来三年,江苏将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支持企业推行“车间+考场”互动评价模式,指导企业依据职工工作业绩、技艺革新、传技带徒等技能贡献,破格晋升或直接认定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深化技术技能人才贯通改革。在培养贯通方面,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建立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培训格局。探索在技师学院设置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建科研和技术创新团队,提升关键技术技能攻关能力。在评价贯通方面,全面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发展,明确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资格对应关系,拓展贯通领域。在省“双创计划”、“333工程”、国“特贴”、省“突贡”等重点人才项目中单列高技能人才类别,适当加大技能人才入选比例。
搭台子
常态比武推动人才出圈出彩
去年,江苏以“数字技能、智慧工匠”主题,创新举办第六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产生24名状元;同年,盐城技师学院余守安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夺得电气装置项目金牌,展现了中国技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他们的背后,是江苏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推动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探索实践。自2017年开始,江苏每年举办500多项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比武练兵达百万人次,构建起以赛促训、以赛代评、以赛促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
未来,江苏将继续打响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江苏青年技能周、“江苏最美工匠”评选等活动品牌,积极备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鼓励更多人秀技术、拼技能,带动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压担子
鼓励协同攻关激发创新活力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利于激励高技能人才攻关技术技能难题,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目前江苏已建设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1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力支撑了技术革新。
未来,江苏将坚持“出人才”与“出成果”相统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产业链技术链“卡脖子”环节,引导保障各类人才承担关键共性攻关任务,探索“工程师+技师”团队合作模式,融合技术技能资源优势,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鼓励支持江苏工匠、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开发技能训练示教课程,领办“专精特新”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绝招、绝技、绝活,在生产一线培养能工巧匠。
对取得重大成效的个人,优先推荐参评江苏技能大奖、卓越博士后、卓越工程师、卓越技师等荣誉。对获得省级认定的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授权发明专利等,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晋升的重要参考。
开方子
数据赋能产业人才双向奔赴
未来三年,江苏将打造全省人才大数据库,尽快实现对人才学历学位、专业领域、职称、技能等级、从业经历、收入变化、流动变化等基础数据的集成整合;绘制全省产业人才地图,重点采集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单位,对产业企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供需结构信息进行全景式呈现,分产业、分行业、分区域动态监测人才分布流向、人才供求变化,穿透分析产业人才结构现状、矛盾及紧缺指数。以数据赋能,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资源供给等等提供依据,更好促进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在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这盘“大棋局”上,打造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一步关键落子。如何更好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如何推进落实“职教融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技能人才真正多起来、“香”起来、兴起来,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更强人才支撑!
(来源:记者/浦沫瀚 编辑/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