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类型多而复杂,腹膜后肿瘤是其中一种。它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不少患者表现为肚子变大,会误以为是发福了。 6月17日上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同时还进行《腹膜后肉瘤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与解读》全国巡讲。专家提醒,要防范这类"小众"肿瘤。
女子肚子“胖了一圈” 原是巨大肿瘤作祟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主任医师马益民说:“我有一个病人,当时整个腹腔、腹盆里面充满了肿瘤,手术以后量了肿瘤直径有51厘米,这个病人过来的时候,谁也没有看出来她长了肿瘤,她就觉得肚子肉多了一点,身上瘦了一点,其它没有感觉。”
这位患者是在洗澡时发现身上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才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患者的肿瘤已经蔓延到整个腹部,非常巨大。经过手术,医生完整切除了这个肿瘤。医生介绍,腹膜后肿瘤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以下,属于少见肿瘤,但恶性率达80%左右。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腹膜后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成华说:“恶性的腹膜后肿瘤,多数是肉瘤,长到非常大的时候就会往腹腔巨大的空间生长,很早的时候一般没有症状,就是因为腹腔有强大的空间作为缓冲。”
近年来腹膜后肿瘤发病率有所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国内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在40岁左右。马益民主任委员介绍,专委会未来将建立江苏腹膜后与盆底肿瘤统一数据平台,成立地区多学科合作组,尽早开展推进腹膜后与盆底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肿瘤二级预防体系。专委会的各委员单位会对临床疑难病例及诊治难题进行不定期讨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在科研方面还将对原发、复发及转移腹膜后与盆底肉瘤发生机制研究成果开展转化工作,为此类疾病早筛、早治、早防提供手段。专委会还将紧跟国内外学术团队,开展国内外腹膜后与盆底肿瘤专业的学术交流,参与国内外腹膜后与盆底肿瘤的诊治专家共识、指南、规范、标准的制定,更好地造福全省患者。
医生建议,可将腹盆检查纳入到常规体检项目,每年体检一次。此外,当腹膜后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一些胃肠道症状,要引起重视。马益民提醒:“比如拉肚子、腹部有点痛、大小便有点异常,除了怀疑胃肠的疾病之外,一定要考虑到腹盆肿瘤的可能性。”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