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唐宝妍)百年大计,人才为先。6月16日,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举行。会议总结当前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并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江苏积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发展所需、企业所思、人才所盼,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在实施高能级载体平台人才赋能、产业链人才托举、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放权松绑改革攻坚、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腾飞、海内外英才集萃、服务企业人才强引擎、部省共建“技能江苏”、乡村人才振兴和人才服务品质优化方面有效应对超预期冲击影响,相关工作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未来,如何为扛起“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彤在讲话中指出,要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人才政策系统集成、人才工作数字赋能,着力打造人才产业“双向奔赴”新格局,“我们将瞄准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高能级博士后载体,深入实施卓越博士后计划,设立省级博士和博士后创业投资基金,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定向支持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江苏省人社厅拟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努力构建人才新高峰、打造工作新样板。
“十”是要打响做实十大品牌,包括: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百所高校院所“江苏行”“四对接”、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江苏青年技能周、“江苏最美工匠”评选、人才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
“百”是要建成用好百强载体,包括:每年新建10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5个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10个省级高水平技工院校、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省级优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个省级优秀职业技能评价机构、10个省级乡村人才示范基地、10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2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千”是要培育选拔千名以上领军人才,包括:每年培育900名卓越博士后、100名卓越技师,每两年评选50名留学回国先进个人、20名江苏大工匠、200名江苏工匠、50名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
“万”是要培养造就万名以上高技术技能人才,包括:每年新增1500名博士后科研人员、1500名国内外优秀博士生、1.2万名留学回国人员、4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万名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5万名高技能人才、7万名数字技能人才、2万名具有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技校毕业生、支持500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3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技能等级、2000名乡村人才取得职称。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指出,“十百千万”人才计划是基于形势任务的需要、是立足现实基础的谋划、是着眼人才强国的部署,全省上下要聚力推进五个“百”工程,在人才招引、人才培养、人才攻关、人才评价、人才服务方面谋新招、出实招、亮硬招。如在加大高校毕业生留苏来苏力度上,提出要加强就业政策与各地毕业生落户政策以及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的一体联动,实行就业参保登记与医保、公积金等业务并联办理,解决好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推动技工院校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30个以上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上,提出围绕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产业链技术链“卡脖子”环节,引导保障各类人才承担关键共性攻关任务,探索“工程师+技师”团队合作模式;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方面,提出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支持企业推行“车间+考场”互动评价模式,指导企业依据职工工作业绩、技艺革新、传技带徒等技能贡献,破格晋升或直接认定响应职业技能等级;在人才服务工程上,提出绘制“一张图”,摸清企业需求在哪里,如“常州人才地图”自2019年绘制以来已经先后4次升级,为全市产业发展、人才流动、政策制定提供了详实的大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常州全市人才总量达158.2万。
会议还授牌表彰了一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创业载体,苏州市、常州市、扬州市人社局,无锡法尔胜泓昇集团,徐州技师学院,无锡惠山区6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