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江奔腾展新图!

2023年06月14日 16:26:11 | 来源:南京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山川形胜,江阔水深。奔涌不息的长江水见证着南京这座雄踞江岸的都市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改变。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江而盛。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敬畏自然 鱼鸟回归

  近年来,全市沿江1公里范围内绿化造林1.3万亩,累计修复各类湿地面积2万多亩。全市先后建设了池杉湖、东屏湖、龙袍、石臼湖4个省级湿地公园。截至2022年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1.95%,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7%,位居我省前列。

  南京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草木繁盛,鸟鸣起伏,鱼虫林鸟湖草浑然一体;原来的低洼地和水田,经水系修复形成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地;洲头、洲尾,江豚嬉戏捕食的画面时有出现……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

  面积26.81平方公里,由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5个洲及陆域码头组成。

  经过休养生息式保护全国首个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新济洲变身长江绿心。2022年,公园的湿地率,由最初的39.98%上升到69.9%。

  进入新济洲,一幅“人退绿意生,鱼鸟结伴归”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南京持续开展长江江豚等,珍贵濒危物种拯救行动,长江南京段已成为野生江豚种群稳定栖息地。

  目前南京江豚种群数量增至62头,较2017年增长24%,南京成为唯一在市中心江段能观察到野生江豚活动的沿江城市。6月10日,南京鼓楼滨江的,江豚观测点正式向公众开放。

  为最大限度保护江豚生活习性,江豚观测平台周边保留了现有的花叶芦竹和芦苇等植物,低空照明避免了灯光照射在江面对江豚生活环境的影响。

  长江南京段焕发绿色新颜生产“锈带”退、生态“绣带”进,落后产能退、绿色动能进。“一味向环境索取”退、“持续推动生态涵养”进南京滨江岸线正在实现转型发展。

  幕燕滨江风光带

  南京长江岸线总长280.82公里,栖霞区拥有48.54公里,在我市各板块中岸线最长。这里曾是传统的矿产与化工企业集聚区,近年来,栖霞区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长江栖霞段生产岸线比例不断下降,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比重逐年提升,幕府山滨江风光带、栖霞山滨江风光带、八卦洲环岛湿地自然景观带正展现新时代“大美栖霞”。

  为加强长江生态岸线保护,浦口区自2018年起对长江岸线的船厂进行整治,将“十里造船带”打造成“春江十里风光带”。

  沿江而下,长江江宁段建成绿色亲水滨江公园,建邺鱼嘴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胜地”,雨花台区梅钢9号路片区打造三山矶公园、重现江畔明珠胜景……长江南京段正焕发绿色新颜。

  近年来,南京深入开展岸线清理整治和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150个干流岸线项目清理。

  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考核保持全省第一。

  以法之名 保护母亲河,每一滴流入长江的水都要能“过关”。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守护母亲河从此有法可依。2023年1月1日起《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施行。  

  鱼嘴、绿博园、定山等城市滨江公园已建成开放,全市72公里滨江绿道基本贯通,沿江绿色廊道已全面联网成片,沿江70处历史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有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立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作为长江下游地区唯一一个跨江发展的城市,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天下文枢”南京身负重任。

  大江奔流,日夜不息,奋楫扬帆再出发。如今,南京城拥江发展、与江共生。大江成为城市主轴,生态文明滋养全城。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