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育”托起民生“大幸福”丨评新而论

2023年06月13日 22:44:5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近年来,江苏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普惠托育服务,通过校府合作、医育结合、政府主办等方式,着力满足家长更科学更优质的养育需求。

  园中有园 楼上上班楼下带娃

  南京市建邺区研发总部园托育园是南京市首家公建公办的托育园,由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共同打造。目前托育园共设置两个班,招收了四十名孩子。不少园区企业员工表示,“楼上工作,娃放楼下”解决了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的幼儿照护问题。

  “相比私立托幼机构每月五千多元的费用,托育中心一个月收费3000多元,减轻了家庭不小的开支压力。”园区企业员工李女士表示。

  不仅有全日托,托育园还根据家长需求开展灵活的托育模式。“比如临时来一两天,或者家里没人带放在这里一两个小时,都可以。”该园后勤主任刘婧表示,这样的方式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

  南京市建邺区高新产业园区企业服务部部长王元春坦言,托育园建立以后,很多的员工家长跟园区的黏性就更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强了。" 我们引进人才也多了吸引力,托育机构成为引才留才的一张软名片了。"

  自办托育 为双职工家庭解烦忧

  单位自办托育机构,也成为江苏多地近年来的新探索。

  年轻职工多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自己办起托育机构——童元托育服务中心。该中心是医院工会投资50万元办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目的是为医院职工家庭提供0—3岁婴幼儿保育照护服务(包括全日制、半日制、临时计时托管等),并辐射到周边学校、企业职工。这是苏州市第一个备案的福利性托育机构,也是苏州卫生健康系统第一个公办托育机构、苏州市第一个医育结合的典范托育机构。

  “孩子放在这里照料,解决我们大问题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职工张彧说。张彧爱人是护士,工作三班倒,以前孩子只能交给家中老人带,“老人带虽然放心,可缺点也非常明显,老人身体不好,而且溺爱孩子,不给孩子‘上规矩’。”因此,夫妻俩商定把孩子送到医院自己办的托育机构。“从早上入园测体温、查手卫生、喝牛奶,老师都会通过视频及时反馈给我们,因此孩子在这里家长非常放心。”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了办好童元托育服务中心,目前招聘了4名专职教师、5名保育员,老师大多为学前教育、医疗专业出身,保育员也都经过育婴员、保育师科目的专业培训,并经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每个月她们还要到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等知识培训,提高照护婴幼儿能力。

  政府托底 提供普惠服务供给

  走进江苏泰州家有儿女托育园,托育老师正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在这里分布着美工、益智、阅读、运动等多个功能区,可以满足幼儿多样化需求。除了看护、喂养外,托育园还将潜能激发、早期启蒙等多元内容,有机地融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园长周莉华告诉记者,这里主要以保育照顾为主,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促进宝宝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以及社会与情感方面全面发展,让宝宝在“玩中学” “学中玩”。

  这家托育园是泰州市姜堰区打造的普惠性托育机构之一,按照规定,这类普惠托育机构不仅能享受政府给予的税费减免和建设运行补贴,在水、电、气等方面也能享受民用价格优惠,但每月收取家长的费用不得超过市场价的80%,收费一般在每月2000元左右。

  无锡市则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托,建立普惠托育项目库,按普惠3万元/家、示范5万元/家进行分级分类奖补,明确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不低于30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全面落实托育机构水、电、气价格优惠,将社会办托育机构纳入助企纾困范围,2022年共有67家社会办托育机构领取到一次性纾困补助经费。目前无锡已有380多家托育机构, 2022年无锡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7300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6个,全市托育机构备案248家,备案率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各类托育机构可提供托位数超过26万个,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超过18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今年,我省还将新增110家普惠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将提升到3.3个,更加接近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期末达到4.5个的目标。

  来源 | “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记者 | 朱晓莹

  图片 | 江苏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