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姑苏区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是苏州的根脉所在,2500多年来积淀了一批享誉世界、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充分展现非遗时代新韵,展现姑苏深厚文化底蕴,助力古城全面复兴,姑苏区将于6月12日至18日举办2023姑苏非遗宣传周暨“运河畔非遗文化互鉴”系列活动。
2023姑苏非遗宣传周暨“运河畔非遗文化互鉴”系列活动由中共姑苏区委宣传部、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姑苏区经科局携手苏州华贸中心共同举办。6月12日晚,活动开幕式将在华贸原址“复刻”的明代园林瑰宝“紫芝园”举行,以“千年非遗韵 繁华姑苏里”为主题,透过古老又鲜活的非遗技艺,见证千年古城文脉的发展,践行姑苏古城“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据悉,在当晚的活动中,“掇菁撷华 岁时之美”2023姑苏非遗精品特展和“千年非遗韵 繁华姑苏里”沉浸式古琴音乐会将精彩举行。市民可通过非遗精品展示,直面精巧的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市民还可在紫芝园的亭台水榭之间,跨越空间、穿越千年,品味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雅韵。当晚,来自上海、南京、扬州、南通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非遗大师也将相聚一堂,开展大运河沿线城际非遗互鉴交流。
据悉,在6月12日至18日期间,2023姑苏非遗宣传周还将以“学”“游”“玩”“知”四大篇章,推出近40场活动。其中,“学·非遗”系列活动,将引导市民在点翠胸针、手工制扇、端午香包、吹糖人、太极拳、剪纸等非遗技艺学习中,找寻“慢手艺”与“快生活”之间的平衡,感受非遗大师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游·非遗”系列活动,让市民在船游古运河中相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在虎丘“三花”气息中找寻属于苏州人的夏日记忆;跟着沈复与芸娘走进山塘,梦回玉涵堂。“玩·非遗”系列活动,将在平江萃夏·午后约市集、古戏法传承、端午游园会中,展现非遗带来的快乐;“知·非遗”系列活动,则邀请市民在大儒巷38号品读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在白洋湾山歌中听到传唱千年江南的美妙声音,在与拓印的邂逅中,打开非遗技艺的另一种保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