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因斯坦拍过照,“两弹一星”元勋不少是他的学生!他来自江苏宜兴!

2023年06月10日 17:25: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科学界泰斗级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不少都是他的学生

他的人生也很传奇

曾骑马去教课

也曾为爱因斯坦拍过照

他,就是周培源

  他的人生不一般:

  为爱因斯坦拍照 骑马去教课

  爱因斯坦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当时,周培源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访学,回国前,特意去爱因斯坦家告别,并在书房为他拍下这张照片留念。

  “他当时参加爱因斯坦亲自主持的广义相对论高级研讨班,他也是班里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周培源故居讲解员周文茹介绍。

  如今,照片静静悬挂在江苏省宜兴市芳桥镇后村村的周培源故居,这是一座建于民国初期的三进建筑。

  “周培源故居是由培源的父亲,开明乡绅周文伯老先生选址建造的。1986年周培源先生和两位妹妹一起将故居捐献给宜兴,用作科普活动站来使用。”江苏省宜兴市芳桥街道后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锡君说。

  历经百年风雨,这座建筑仍保留着典型的明清穿堂式建筑风格。

  “周培源三岁半进入私塾读书,后来考入了清华学堂,因为成绩非常优秀,被清华派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仅用3年半的时间,就拿下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1928年他成为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后来他又前往欧洲,先后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教授和泡利教授研究量子力学。”周培源故居讲解员周文茹说。

  周培源在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美国国防委员会和海军总部先后向他发出留用邀请,就连移民局也大开绿灯,要为他全家办理在美永久居留权,但是周培源都拒绝了。

  “移民局来找他,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我父亲没有答应,当时就拒绝了,后来又一次希望他能留下来,他仍然是拒绝了。在美国,去了那么长时间,他说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那儿,他说肯定是要回国的。”周培源的女儿周如苹说。

  桃李满天下

  “两弹一星”元勋不少是他的学生

  1929年回国后,27岁的周培源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教授,并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

  “抗日战争时期,周老在西南联大任物理系教授,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周老等人只能住在离学校40公里以外的小山村。他每天5点起床骑马上学,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因此有人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周大将军’。”周培源故居讲解员周文茹说。

  新中国成立后,周培源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60多年教育教学中,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朱光亚、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王淦昌、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都曾是他的学生。

  “凡是搞理论物理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里头,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北京大学教授武际可说。

  1987年,时年85岁的周培源回到故乡宜兴,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

  周培源:“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也很希望家乡的青年能够很好地学习,要发展我们的教育,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

  1989年,周培源和夫人将他们珍藏的145件古代书画真迹无偿捐献给无锡博物馆,又将政府颁发的奖金全部捐给教育事业。1993年周培源去世后,他的家人成立周培源基金会,至今已奖励资助科学、教育等领域的12个项目近700人次,其中“周培源物理奖”“周培源力学奖”都已成为各自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周培源先生有一天来参加我们的讨论班。周培源先生后来告诫我们,说做科学研究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光看书,这个给我印象很深刻。”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八届周培源物理奖获得者程耿东说。

  “像周培源为代表的老科学家,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因为他们是中国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七届周培源物理学奖获得者汪卫华说。

  小伙打卡周培源故居

  录制科普短视频

  作为首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周培源故居每年参观访问人数超1.5万人次,成为当地的一个热门打卡地。

  “我们几个年轻人拥有共同的爱好,希望能够传播培源的故事。我们通过每一期的培源大讲堂,讲述一个趣味性的科普小知识,或者讲述一则周培源的生平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周培源的生平事迹。”《培源大讲堂》的主创人员徐瑞鑫说。

  埋下科学的种子

  “培源少年”屡获创新大奖

  在距离周培源故居两公里的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学生们正在参加“学习培源精神”的主题队会活动。

  这所以周培源名字命名的小学,多年来一直开展特色科技教育,2000年还建起了周培源科技馆,同学们可以在馆里参加3D打印、无人机、电脑编程、AI智能车等科技实践活动。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创课程,旨在传承培源科学家精神,也是培养起科学家精神的摇篮。”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校长李静说。

  这些年,“培源少年”们多次在全国、省、市级的科技创新大赛、航模制作竞赛、科学素养大赛中斩获大奖,有51件学生创新发明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去年夏天,五年级学生王溥率设计的一顶清凉雨帽,就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我在上面覆盖了一层铝箔纸,这样就能让太阳的光反射回去。我在上面挂了一个小风扇,我还在这设计了一个冰块盒。”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五(2)班学生王溥率说,“周培源爷爷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小科学迷,在学校内参加了科技小组,还获得了许多奖项。我今后的理想,是成为像周培源那样厉害的科学家。”

  (来源:江苏新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赵丛歆 仇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