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恰逢芒种节气,此次会议既总结工作成效经验,也部署下步重点工作,正应和了“芒种芒种,有收有种”的谚语。
“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本次会议的主题,交代了会议的关键时点和重要看点。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3周年。如何在新起点新征程,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是三省一市面临的共同课题。
乘风破浪这五年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遍数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被称为“一体化”的只有长三角。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这五年,长三角不负所望、不负重托,不断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体量更大了。不久前,今年一季度GDP十强城市“揭开面纱”,长三角占据4席。五年来,长三角GDP万亿城市从6个提升到8个,占到全国万亿城市的三分之一。2022年,长三角GDP总量达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以占全国1/26的面积,1/6的人口,连续五年创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联系更紧了。上海龙头带动坚强有力,苏浙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勇于探路,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勇当先锋,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勇立潮头,三省一市凝心聚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创新方面。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不断提速,张江、临港、浦江、合肥、苏州等5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按照“核心+基地+网络”布局互设基地,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
产业方面。三省一市共同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协同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各方正加快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建新模式。
交通方面。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至1.5小时快速通达。以上海、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世界级的港口群正在加速构建。
民生方面。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完成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长三角协同立法,旅游、出行、文化体验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正如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所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验证了区域发展“流动创造价值” “1+1+1+1”一定大于“4”的融合效应,我们真实分享到“加”出来的空间红利、制度红利、市场红利。置身长三角的每一块土地,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
抓早赶前新一年
今年以来,关注这片土地的人们会发现,长三角真的很忙!
三省一市党政代表团频繁互访,各类论坛展会轮番上演,各种产业链联盟相继成立……都彰显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升温的态势。
南国春勤恨步迟。今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不久,3月16日至18日,上海党政代表团就先后前往江苏、安徽、浙江;相隔数日,3月20日至23日,江苏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安徽学习考察;4月12日至13日,浙江党政代表团又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
我苏注意到,几个省市的“一把手”都提到了“学习借鉴”“共同推动”。江苏结束考察后迅速召开总结交流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说道,“当前,沪浙皖发展日新月异,态势十分强劲,大家带着学习的态度和比较的视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还可以这样’的启发。”浙江党政代表团在结束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行程后,在返程的火车上召开交流总结会,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指出,要第一时间就地消化、持续深化、加快转化这次学习考察成果,学习苏沪高质量发展之长、走好浙江现代化先行之路。
我苏从这些话语里,深深感受到这些“发展优等生”身上那股子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或许是来源于他们一贯优秀、不甘落后的学霸心态,或许是来源于他们虚心好学、善于取长补短的学习习惯,也一定来源于他们肩上扛着总书记亲自赋予的共同使命。
携手同心向未来
长三角尽管有诸多优势,但在国内有优势不意味着在国际上也有优势,今天有优势不意味着永远有优势。
位列世界六大城市群,长三角代表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竞技,必须以世界坐标观己长短。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总量领先,但效率有待提高,人均、地均、能耗均与其他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人均GDP不到纽约城市群的1/3,地均GDP不到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1/9。这其中非要重要的一环就是创新实力有待提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产品开发均有差距。
此次三省一市党政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是为了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不断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
会议讨论很深入。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制度改革创新集成、健全完善多层级多领域推进机制等方面,会议进行深入讨论,并明确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若干重大事项。
会议成果也很丰硕。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举行了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揭牌仪式、上线发布了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举行了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成发布仪式。
此外,四批共9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进行签约,内容涵盖协同创新、干部交流、能源安全、文旅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必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蓄势赋能。
重大合作项目
1、加强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
2、细化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共商事项。
3、长三角区域能源安全互济互助合作框架协议。
4、合作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协议。
5、推进长三角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6、推进长三角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工作合作备忘录。
7、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
8、“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
9、沪—新(新加坡)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协议。
其中,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水平,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协同推进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引领带动长三角区域深入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合作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协议则围绕长三角地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优化算力布局,建设集群间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将加强长三角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联合建设放心消费电商平台,推进“美丽乡村放心消费”行动,完善消费维权领域信用体系,完善多元高效消费维权体系,建立消费舆情应对四地联动机制。
……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在各方努力下,今天的长三角,正加快从“有界”走向“无界”,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必将成为生动的现实。
(来源: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记者/沈杨 郭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