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螳螂爬,绿荫满庭迎盛夏,田间忙种又忙收,旧俗今日送百花”。今天(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夏的开始。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叶沃若提醒,芒种养生需注意平衡阴阳、清心降火、健脾祛湿,才能有助于“冬病夏治”。
芒种养生需注意阴阳平衡,安眠养神
《黄帝内经》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所有的变化都遵循阴阳的规律,养生更需把握阴阳之道。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阴气平和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方可使人身心健康。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本质是阴阳的盛衰运变过程。冬至“元阳初生”到芒种节气,是阳气不断增加的过程,夏至“阳极阴生”到大雪节气,则是阴气不断增长的过程。芒种到夏至的这段时间,日出较早,日落较晚,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阴气初生的时期。因此芒种养生首先要顺应阴阳变化规律,滋养初生的阴气。
养阴最有效简单的方法就是睡觉,尤其是睡好“子午觉”,在子时23点前入睡,午时11点-13点间小憩15-30分钟。子时是一天中养阴的关键时间,此时如果休息不足,阴气养不足,白天就无法转化出充足的阳气,不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工作。午时是一天中阳极生阴的关键节点,也是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午休15-30分钟,可以滋养初生的阴气,阴气养足了才能在晚上把外越阳气收敛回来,阳入于阴则安眠。
芒种养生需注意扶阳固本,冬病夏治
冬为阴,夏为阳,芒种时期天地阳气旺盛,人体之阳也相对活跃,此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通络、鼓舞正气等方法,可以治疗一些好发于冬季的虚寒性疾病。比如中药穴位贴敷,可以直接刺激局部穴位,起到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督灸、雷火灸、火罐等外治法,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开痹、引邪外出的作用,对于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变等寒湿型的肌肉骨关节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可内达脏腑,暖脾益肾,治疗由于脾肾阳虚引起的腹痛腹泻、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精神倦怠、体虚易感等脏腑虚寒性疾病。
芒种养生需注意健脾祛湿,食宜清补
芒种以后,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湿热之气弥漫,人体易产生沉重、困乏、疲惫、食欲不振等症状。湿邪困脾,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冬瓜、白扁豆、绿豆等,烹饪时应该少糖盐、少油腻、少辛辣,切勿贪凉生冷,损伤脾胃。
芒种养生需注意清心降火,切忌心“忙”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容易导致人心情烦躁易怒。此时要调适心情,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使肌体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防止情绪波动引发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
另外,夏季在“五味”中对应于苦味,入心经,可适当吃一些如苦瓜、莲子等苦味食物,降泄心火、消暑利湿,对人体大有益处。平时还应适当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对高温天气的适应力,但是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大量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大量流汗最易伤“心”。叶沃若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糖盐水或绿豆百合汤,及时补充水分。
(江苏省中医院 叶沃若、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