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战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都在对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利华就是其中一员。她扎根监测一线22年,从一名普通的监测分析人员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行业专家。
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四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王利华:“辐射在环境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里面都有放射性核素,我们对大气、土壤、水进行放射性监测,这样的话也不仅为公众报平安,也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参考。”
2001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王利华进入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实验室工作,当时人们对核与辐射安全性认识不足,国家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这给王利华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
王利华说:“我们江苏最大的一个监测项目任务,就是田湾核电站的一个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我们2004年就开始对它监测,它的前期的探索、资料调研,然后还有进行样品分析,还有好多设备都不齐全,工作量挺大的。”
没有标准方法,王利华就研究大量资料,咨询专家学者;缺少设备,她就自己绘制结构图,最终研发出一套高效稳定的前处理装置,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可。除了实验室工作外,王利华还始终冲锋在环境应急监测的一线。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人工放射性核素随着季风和海水不断向周边扩散。王利华和同事们立即奔赴南京、无锡等地机场,对来自日本的航班进行检测。由于之前没有采集飞机表面污染样本的经验,王利华只能硬着头皮一边采集一边摸索。
王利华表示:“采样一开始擦,没经验,轻轻地擦一下,第二次就使劲地擦,就能测到了,飞机表面确实有放射性核素。”
经过她和同事们的连续奋战,江苏成为全国第一批检测出放射性核素的省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常年扎根实验室,不断探索未知,王利华已经成了核与辐射监测工作的多面手,有了问题,同事们都愿意向她请教。
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实验分析科二级主任科员刘静:“在一个团队里面,她相当于我们的团队灵魂,我们觉得有她在的地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任何数据上的偏差,她一定会找出原因所在,她对实验的追求是精益求精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十多年来,王利华编制4项国家和2项地方环境监测标准,成为全国辐射监测方法的依据和蓝本,填补了国家和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空白,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个,每年审核数据上万个,保持零差错,先后获得最美基层环保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郑伟 何其灼 冯水清 编辑/赵黎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