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破浪” 善“破圈” 长三角一体化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3年06月06日 14:09: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敢“破浪”、善“破圈”,同行共进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协同发力。包邮区内联通便捷,长三角“生活圈”愈发紧密,2.35亿“长三角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6月5号,苏州轨交11号线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条轨交线起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终于昆山市花桥站,设站28座,运营里程41.25公里。11号线计划6月下旬正式开通,届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将实现无缝换乘,沪苏两地的通勤将变得更为便捷、通勤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苏州市民:“花桥站坐到曹杨路,到曹杨路再换三号线。方便,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

  联通便捷,“长三角人”的生活圈越发紧密。2022年,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里程超6600公里,覆盖三省一市95%的设区市。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规模达1.67万公里,实现陆域县县通。

  长三角地缘相邻、水气相依。每周一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赵旭辉都会将梳理出的安徽未来七天空气质量结果,发往在上海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进行综合研判。

  “这种例行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提高了我们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率,更主要的是为制定区域的联防联控政策提供技术前提。”赵旭辉介绍。

  水无界,气无边。为了守卫蓝天,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有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共享,联合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从“有界”到“无界”,联合整治一条河,一池碧水润泽两岸百姓。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桐乡市、湖州南浔区的联合河长制的运行,就是长三角携手治水的一帧缩影。苏州市吴江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周莹雅告诉记者:“吴江区和周边县市的交界河湖都建立了联合河长制,实现了全覆盖。在联合巡河、信息共享、联合治理方面建立更加顺畅的机制。”

  对2.35亿“长三角人”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直观感受,离不开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

  今年3月,“先诊治、后缴费”的跨区域“信用+医疗“数字化应用服务场景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三家医院试点落地,三地市民来到试点医院只需要通过随申办APP,就可以通过先医后付的方式完成结算,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居民跨省就医的便利度。

  浙江嘉善市民顾女士说:“对于我们外地过来上海看病,感觉比较方便。刷一次卡,自费部分同时可以结算掉,也节约了很多的时间。给了我一万块钱的信用额度,觉得很够用,小毛病基本都能覆盖 。”

  体制机制的创新协同,激发出“攥指成拳”的合力。截至目前,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上线148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共36类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41个设区市实现了医保“一卡通”……五年来,三省一市持续深入推进跨省业务协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提升长三角跨省服务速度、深度、广度和温度。

  (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苏州台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