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传承亚夫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5月28日 13:16:47 | 来源:盐城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27日上午,细雨蒙蒙,却挡不住盐城市农科院农技专家下乡服务的脚步。当天,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大丰区友谊村乡村振兴科技综合引领与示范”技术培训会在大丰区刘庄镇友谊村举行,该村广大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纷纷前来听课,与专家零距离交流,互动热烈。

  记者见到,友谊村亚夫工作室内济济一堂,大家听得入神,不时将专家的讲解要点记到本子上。“目前,我省机械插秧已基本形成从育秧、机插操作、大田管理等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等的大力推动下,推广规模迅速扩大------”市农科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孙明法首先介绍了全省面上情况,然后结合盐城实际作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讲座。他是江苏省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协作攻关小组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作物品种 (水稻)审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在水稻种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孙明法说,“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育秧是整个生产的关键环节,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农作物丰收与否。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秧生产关键时期,一定要选用适合当地机械种植方式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水稻种子出苗以后,水稻就进入了秧田的管理期,一方面要科学管水,另一方面要及时做好秧池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另外就是要适时适量地追施苗肥。他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小麦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还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做好小麦生长中后期的管理,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确保小麦获得高产的前提。”市农科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沈会权就小麦中后期管理给大家作了技术辅导。沈会权长期从事大、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研究课题30多项,主持或作为主要育种人育成大麦品种10多个,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系江苏省第四、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他从防病治虫、保根护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内容贴近生产,实用性强,深受农户欢迎。

  当天,专家还与20户种植大户进行了座谈。“非常感谢‘亚夫科技服务项目’的专家不怕苦不怕累,到田头给我们指导。”座谈会刚开始,种植大户汪付忠就“抢先”发言。原来,他在项目专家的手把手指导下,今年种植的洋葱取得了大丰收,经济效益非常好。“亚夫精神的宗旨就是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作为亚夫科技特派员,我们就是要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朋友,给农民帮助。”市农科院经作室主任杨华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自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在友谊村实施以来,市农科院专家以“融入乡村,贴近农民”为目标,以“重心下沉,注重实效”为原则,三天两头来到村间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民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更美了。白墙黛瓦,流水人家,一栋栋徽派风格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行走在友谊村,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映入眼帘。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最质朴的愿望。在友谊村,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笑脸。一张张笑脸,洋溢的是对当前幸福生活的满足,是日子有奔头后的干劲。

  作为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在友谊村的具体负责人,杨华表示,他会和同事继续以时代楷模赵亚夫为榜样,努力接续传承“坚守、敬业、奉献、廉洁”的亚夫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科技服务送到基层,在田头地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科技带动产业升级、环境美化和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领友谊村农民朋友阔步前行。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