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记者今天(5月24日)从苏州市职业大学获悉,该校以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为契机,提出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抓手,构建“五位一体”竞赛活动新模式,搭建创新成果服务交流平台,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切实推进服务社会成果转化新常态。
走进社会,拓展志愿实践内涵
学校将竞赛备赛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纾困,为社会解难。《大数据征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研究》团队通过调研全国首家大数据征信平台,构建涵盖6大维度29项指标的大数据画像,为小微企业融资量身定制“数字通行证”,有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征信证明困难的痛点。
架设舞台,搭建成果展示平台
学校以举办“挑战杯”选拔赛、创意设计大赛为平台,架设丰富多彩的竞技舞台,搭建成果展示交流平台,点燃团员青年的科创激情。苏州雅斯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聚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在学校双创交流会上看中环形沟槽加工利器装置。经检测,该装置加工精度高,操作灵活,为环形沟槽生产加工节约了20%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约40%,加工速度提升了36%。
提升兴趣,提升科创教育成效
学校坚持以第一课堂专业学习为载体,第二课堂特色培育为延伸,协同提升科创教育成效。《水里寻踪-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肉品品质检测》学生团队在该校食品营养检测专业博士后朱莹莹老师的带领下,以专业学习带动兴趣提升,创新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注水肉,提升市场肉品品质检测的新渠道,该技术得到江苏省食品集团的技术认可。
拓展多维,转化创新实践成果
坚持以学校主导,学院、系科主动配合的运行机制,提升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的渠道和能力水平。坚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手段,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区结对共建工作,为创新作品服务社会拓展新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水质巡检机器人》团队,立足江南水乡水系治理困境,发明新型潜入式机器人,帮助黎里古镇、木渎古镇等重要河道长期检测水质质量,为魅力江南助力。
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使命,将培养团员青年科创技能和实践理念植入“挑战杯”赛事的全过程,通过培育、遴选等步骤,为学校服务社会、育人成才提供新的路径选择。在竞赛培育与服务地方协同并进,互促共进下,学校今年推报的4个项目全部进入省赛决赛,书写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融合发展的新范例。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