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漫评丨长者食堂走红,持久发展需各方合力添把火

2023年05月19日 11:07: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漫画《社区小食堂,民生“大文章”》

  因烧烤火出圈的山东淄博,近日又因“长者食堂”被大家纷纷点赞。每天,老人们早早地就聚集在食堂,娱乐、拉家常,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问题,还为独居的老人带来了温暖。如今,淄博市建成长者食堂1000余处,月均午餐服务老年人达到30万人次以上。

  事实上,“长者食堂”并非新鲜事物,2021年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就提出,要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造一批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去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显示,各市(区)应选取3至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各地也纷纷出台落实措施,为了解决老人的吃饭难题,江苏各地民政部门为老年人扎扎实实办“食”事,4600多家银发助餐点遍布全省,今年还将改造提升500个社区助餐点。江苏用“一餐饭”的温度,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社区食堂走红,打通便民生活“最后一公里”。很多老年人手脚不灵便、灶台生火也有危险,对他们来说,每天下楼买菜、做饭是一件麻烦事儿。一两个人的饭菜,做多了吃不完,下一顿就得吃剩菜剩饭;做少了菜品单一,不仅就餐品质下降,还达不到营养均衡。特别是独居、生病的老人,吃饭更是一道难题。而社区食堂离家近,店堂清洁,菜品多样,价格适中,老年人还有相应的折扣补贴,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社区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十分便捷。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在这里用餐不享受民政部门的补贴,但是因为菜品味美价廉,对他们仍有一定吸引力。老年人吃饭 “不烦神”,年轻人吃饭也有了新选择,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难题,也抓住了年轻人的胃,打通了舌尖上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区食堂成本高利润薄,持续运营有困扰。“银发食堂”“长者食堂”等针对老年人的餐饮服务具有较强公益属性,运营支出依赖政府扶持,大多利润微薄。尽管食堂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但在老年人清淡饮食习惯与其他居民多样化的餐饮需求之间如何寻求平衡;在保障老年人吃好饭的基础上,也让食堂成为年轻人的“大饭桌”;在坚守公益的初心之下,如何拥抱市场、收获经济效益,需要运营主体和政府部门共同思考,找到长效发展的路径。

  社区食堂长效发展,应坚持公益属性+社会化运营。要让社区食堂实现“微利可持续”,需精准调研,多样服务,分类经营,拓展外延,才可以更好地拥抱市场,科学稳妥地把这件民生“食”事办好。在南京,市场运作结合政策扶持,社区食堂将服务更多居民,通过争取其他年龄层次的居民,将赚取的利润用于补贴老年人;盐城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采取新建改扩建、优质商户挂牌等方式,建成了覆盖城乡、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无锡则拨付专项资金打造“幸福餐厅”项目,在资金上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运营思路,为高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社区食堂功能,增加老年日间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让社区食堂成为“老人之家”,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政府也可制定社区食堂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社区食堂建设,让社区食堂对标标准实现规范化发展。当然,社区食堂在考虑社会化运营的同时,公益属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应把公益作为重要考核标准,把好准入关。

  社区小食堂,民生“大文章”。老年人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每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建设社区食堂是给老年人多一项选择。政府搭台唱戏,社会力量补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社区食堂出现惠及老百姓,越吃越红火。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程梦青

  手绘|唐诗韵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原创,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