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长江19个重点岸段、131公里水下地形监测,清疏城市干支管5045公里,清捞窨井19.62万座……今天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准备情况。
汛前准备工作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年初印发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压实防汛责任体系。
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细化明确防汛、抗旱、防台风、流域性河湖、蓄滞洪区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以及251座中小型水库、419个重点塘坝的市、区和街镇防汛责任人。
二是全面排查险工隐患。
2月初,组织各区各单位开展汛前检查,确定市级重点险工隐患59处,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或度汛方案。完成长江19个重点岸段131公里水下地形监测,编制落实大胜关等4个防汛重点岸段防御方案。
三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14项防汛消险、42座水库清淤、16条抗旱翻水线改造、20座重点塘坝整治工程5月底基本完成。清疏城市干支管5045公里,清捞窨井19.62万座,疏通和修复雨水篦子22.17万个。
四是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全市储备“三袋”676.3万只、块石39.3万吨等,落实城市排涝移动泵车74台,增购2台大流量龙吸水。制定28处城市重点易积淹水点“一点一案”,落实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防汛专项预案。
五是做好强降雨防御应对。
5月4日下午至5日凌晨,南京主城区、江北新区、浦口等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市防办、应急局及时发布安全防范提醒,各区累计出动巡查抢险人员547人次、各类车辆53台次,短时积水均得到快速有效处置。
丁劼 摄
下阶段工作
根据水文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梅雨量250~300毫米,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偏多;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梅汛期局地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可能多发,洪水、涝水、干旱、台风等多种灾害交织,防汛形势复杂严峻。
当前南京已进入汛期,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调度水务工程。
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做好预测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掌握防汛抗洪主动权。根据调度方案,及时做好秦淮新河闸、武定门闸、三汊湾闸等流域性枢纽和中小水库洪水调度。
二是落实落细防御措施。
城市易积淹水点、隧道地铁等重要部位制定针对性防御措施,在建工地、涉水工程等要逐一制定落实度汛预案,汛期加密巡查频次,优先预置抢险队伍物资,确保发生险情抢得早、抢得准、抢得住。
三是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日常巡查等制度,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防指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坚决服从市防指统一指挥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重要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
四是防汛抗旱两手抓。
5月底开始,南京市进入水稻育苗、插秧等用水高峰期,我们将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用水需求,科学合理调度河湖库水位,防止涝旱急转。
在发布会召开之前,小编也收到了很多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一位网友提出:今年在抗旱方面有哪些防范应对措施?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李宗超处长:根据分析,今年夏天,南京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降雨偏少,加上预测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高温日数也较常年偏多,需高度关注连续晴热高温天气,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一是加快抗旱工程建设。今年计划任务的42座水库清淤、16条农村抗旱翻水线改造、20座重点塘坝整治等抗旱工程总投资约4亿元,目前按时序进度推进,5月底完成并发挥效益。另外,依托中央下达本市的4000万元水利抗旱救灾资金,实施完成红山窑、湫湖等12座抗旱引水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溧水、六合、江宁等添置提水泵、发电机等133台套。
二是加大工程调度。今年以来,协调省属秦淮新河泵站(流量30立方米每秒)引长江水入秦淮河,累计引水量约1.61亿方;高淳区蛇山泵站3月20日开始引水补固城湖(流量10立方米每秒),同时2月在水阳江水碧桥临时架机50台套(流量10立方米每秒)补水,累计引水量约5900万方;全市主要江河湖水位能够满足正常引水需要。
三是启动翻水线引水。六合、溧水等部分丘陵岗地,通过抗旱翻水线逐级翻水,3月17日溧水区湫湖泵站引水补中山水库,累计补水量约900万方,4月15日和凤、洪蓝等相继开机向蒲塘河、引水河和肖塘水库等补水,累计补水量560万方;3月中旬六合区竹镇、冶山、马鞍等陆续开启抗旱泵站翻水补库补塘,累计补水量1520万方,4月20日山湖水库通过开启肖庄站提皂河支流八里河水源补库,累计补水量约30万方。
四是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市防办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农业等部门会商研判,在保证防汛安全基础上,我们将加大秦淮新河、红山窑、蛇山、湫湖等重点泵站引水翻水力度,保证一级水源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抗旱翻水线作用,加大逐级引水翻水,必要时采取临时架机等应急措施。编制了《秦淮河向石臼湖、固城湖地区抗旱应急补水方案》,全市13座中型水库供水保障“一库一策”方案,防患于未然。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
问:据了解,南京市水库数量众多、分布广,数量为全省第一,一直以来都是防汛重中之重,水务部门对水库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兼应急局副局长丁仲平:南京共有水库251座,其中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238座,总库容5.7亿立方米,数量占全省总数的28%。水库在全市人民防洪保安、农业灌溉、生活生产、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做好水库防汛安全,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夯实水库防汛责任。全面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逐库落实水库安全政府(防汛行政)、主管单位、技术、巡查四个责任人共453人,并在南京日报公示,确保责任到人。4月18日,组织全市水库责任人履职培训,围绕水库责任人履职、水库安全管理进行专业辅导,使水库各责任人熟悉职责要求和业务知识,具备履职能力。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印发开展汛前检查、做好2023年度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等通知,按照“查严、查细、查实”原则,组织力量逐库全面细致排查,重点检查坝体、溢洪道(闸)、输水涵闸等建筑物及闸门、机电设备等。经分析确定,全市有4座水库(六合区乌石寺、王庄水库,江宁区东山凹、阜东水库)列入市级重点险工隐患,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库立即实施工程消险整改,落实度汛措施。三是突出水库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水库防汛“三个重点环节”(预测预报、调度运用、应急预案)工作要求,251座水库均编制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及超标准洪水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强化水库汛期调度管理,严禁超汛限水位运行,预报强降雨提前预降水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降低库水位直至空库运行。四是强化水库运行管理。加强水库日常巡查养护,重点做好水库大坝、涵洞、溢洪道(闸)维修养护和白蚁防治,确保水库工程设施良好。完成全市251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水库管理范围划界、管理和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开展水库达标创建考核,13座中型水库创建为省级水管单位,179座小型水库创建为省规范化小水库,90座水库创建为省精细化管理工程,水库规范化管理走在全省前列,进一步夯实水库安全运行基础,提升了库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问:5月1日南京已经入汛,去年南京没有出现大的汛情,这是否会成为接下来的一种趋势?今年汛期预测南京雨情、水情将如何?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李宗超处长:南京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承接上游175万平方公里的来水,全市沿江、河、湖两岸是平原圩区,40%的面积处于洪水威胁之下,是典型的洪水走廊,是全省唯一的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近年来,先后发生2015年秦淮河大洪水,2016年全市域大洪水,2017年“6.10”“9.25”等超历史强降雨,2018、2019年“温比亚”等多次台风以及2020年长江超历史大洪水、2021年首个穿越全市台风“烟花”、2022年历史罕见严重干旱。每年都会遭遇不同类型的洪涝、暴雨、干旱、台风等灾害的考验,防汛抗旱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丝毫不能麻痹大意。
根据今年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测来看,从全国、全省层面看,气候年景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偏多。预计南京5-9月气候总体偏差,总降水量650~85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江河湖库水位可能发生超警洪水,特别是可能出现较强降水集中时段,存在发生城市局部内涝的可能,要做好城市内涝防御应对各项准备工作。对于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必须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做好一切可能的防御应对准备。
(来源: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