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开展2023年度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近1000万尾大黄鱼鱼苗投放黄海,增加黄海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对促进黄海生态渔业发展,改善黄海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省重特大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落户新区,为保障项目建设,新区实施了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支线航道工程(即中天钢铁地块整理工程)。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该工程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生物种群,弥补海洋工程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又可以优化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护和修复近海海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擦亮海门沿海发展的名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测量种苗体长、观察种苗活性等环节,验收专家组对苗种的数量、规格、品质等情况进行检测验收。验收完成后,部分大黄鱼种苗沿着管道流入小庙洪水道海门段海域附近,其余的苗种随着活水船前往通州湾三夹沙与海门蛎岈山特别保护区之间的水域,顺着船舱活水池的管道流入黄海。
近年来,海门港新区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深入推进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高标准建设沿海生态景观带、海洋生态监测修复等工作,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护江海生态本底,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的现代化园区。
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表示,新区将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意识,担当海洋生态保护责任,全面推动增殖放流科学化、规范化、持续化,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护渔行动,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守护好生态家园,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贡献力量。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