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流的清水”与“流动的文化”有机结合 第四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镇江举行

2023年04月27日 21:36: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4月27日),第四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镇江举行。170多位致力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就如何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展开讨论交流。

  “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形成了河城相生的人居环境、风景如画的各色建筑、精湛超群的手工技艺、不胜枚举的名人故事以及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介绍,研究院不断推动在运河沿线城市、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设立研究分院、研究基地等分支机构,目前已建立12家分院。镇江分院成立以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大运河镇江段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推进大运河镇江段的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等相关研究,多维度传承发展运河文化精神,为挖掘和彰显大运河镇江段的文化特色作出了有益探索。 

  本届峰会采用了主旨演讲、学术交流、圆桌论坛等研讨形式,专家学者们共同探索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挖掘与传播展示,探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创新思路。其中,既有基于镇江特殊地理位置、文脉传承,对镇江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有通过挖掘镇江救生文化悠久历史这一独特资源,打造出镇江救生文化的世界品牌的倡导。学者们围绕江河交汇下的镇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为镇江大运河文旅IP开发、如何增加大运河空间的旅游特性等出谋划策。

  “我们先后实施了水源涵养林、沿河排污检测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了伯先路、新河街历史文化街区整治等一批文保工程,推进了沿河沿江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等一批项目。”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告诉记者,未来,镇江将紧抓“文化”这条主线,在做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大运河、长江镇江段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流动的文化”更好融入当下、传承后世;突出生态治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与运河航运转型升级、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结合起来,让“一泓清水永续长流”;突出以民为本,优化调整沿线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批富民特色产业,科学布局“亲水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让致富河、幸福河永远造福人民。

  峰会闭幕式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院长、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丁钢将旗帜郑重交给下届峰会举办地——徐州的相关代表。“镇江分院连续四年设立镇江市社科应用课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专项,立项数目超百项。”丁钢说,万里长江和千年运河交汇,是镇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交流,为镇江更好地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创造了理论基础,该院将继续深入研究,讲好镇江独特的“运河故事”,为江河交汇下的镇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柳放 通讯员/王璐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